六十六岁退休教授“再就业”

从上海来到喀什大学,他要把课堂开在祖国边陲

齐鲁晚报     2024年02月27日
  贺卫在喀什大学宿舍内留影。 受访者供图
  近两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再就业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榜单。2022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一大批“老年人才”上线。同一时间,东华大学退休教授贺卫将求职简历发在该网站上,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2023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通知,借着这股东风,贺卫从上海远赴喀什大学“再就业”。
  今年66岁的贺卫是东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上海市经济学会会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发现》杂志社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出版学术著作《寻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
  2月23日,记者与贺卫展开对话,听他讲述银发一族“再就业”的心路历程。

  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玉凡

从上海到西部边陲
  记者:贺老师,您能介绍一下是怎么去的喀什大学吗?
  贺卫:我是通过教育部《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来到喀什的。这个计划是针对大学退休的老师,只要身体健康,还想发挥余热,就可以去申请。我申请了三年,前两年由于疫情都没申请成功,去年是第三年,就成功了。根据安排,我们学校可以申请新疆的两所学校:一个是喀什大学,一个是塔里木大学,我选择的是喀什大学。
  记者:接到申请成功的电话时,您是什么心情?
  贺卫:很激动,2023年8月25日晚上,经管学院办公室主任给我打电话,说通过了,然后要办一系列的手续。我马上就订了9月1日的飞机票,然后就过来了。
  记者:您去的时候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去的?
  贺卫:当然是兴奋了,因为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为社会做贡献。一个人过世以后,如果生前做的贡献还在发挥作用,那就是最好的了。要是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了,就完全是从社会索取了。我现在身体还好,知识也有一些,这些知识不把它输出来就烂在肚子里了,这样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
一个人撑起一门课
  记者:在喀什大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如何?
  贺卫:这边条件相当好,从生活角度来说,我觉得并不比上海差,像现在我在喀什这边就感觉很暖和,房间里面是有暖气的,外面由于空气干燥,体感并不会觉得冷。上海的湿度很大,体感就很冷。喀什大学对我们的生活照料是非常周到的,我们一来,他们连牙膏、牙刷、洗脸毛巾、拖鞋等都给我们准备好了,甚至针线包都有,每个人还发了一个急救箱,里面有急救的药品,还有量血压的仪器。
  记者:您之前去过新疆吗?有什么样的感触?
  贺卫:这是我第一次来新疆,当然,这是永生难忘的经历,我觉得这一年在我人生当中将会是最有价值的一年。
  记者:您说的价值感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贺卫:这个体现在人生价值上面,比如说喀什大学现在的规模很大,学生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教学师资不足,因为来这边的多是一些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年轻老师没有教学经验,所以说我们这些老教师来了,对他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我除了教学之外,还有传帮带的任务,学院安排给我4个青年教师,让我指导他们的教学和科研。
  这学期正好有一门课没有老师教,教学计划里已经定了好几年了,2018级、2019级、2020级学生都有这门课,但是学院开不出来,所以这些学生都没有学,那么这个学期是2021级开这门课。我来了,这门课就是由我来上了。
  记者:您一个人撑起了这门课?
  贺卫:他们学院第一次正式开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门课,同时我还带一位青年教师,她来给我当助教,旁听我的课。我把我所有的资料都给她,等到我离开了,她就可以自己独立开这门课了。
  记者:您通过“传帮带”为学院种下了一颗种子。
  贺卫:对,就是帮它培养一个老师能够上这门课,我先开一个班,她跟着听,听完以后她接着就开一个班,她就按照我的讲法再讲一遍,我们相差一个星期。这个学期过去她基本上也摸到感觉了,那么以后我离开了,她就可以独立地开这门课。
希望嫁接需求和资源
  记者:您退休后实现了再就业的愿望,您认为银龄老人应该怎么发挥余热?
  贺卫:我觉得是要有需求导向的,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喀什大学有需求,是教育部统一来安排的。这个范围在不断扩大,进入银龄计划的高校的数量在增加,支援学校的数量也在增加。
  记者:您也是通过学校才知道有渠道达成这个愿望?
  贺卫:是的。我要不是211大学的退休老师,我还没这个资格到这儿来。
  记者:现在有很多退休的老教师、老医生等,他们都是宝贵财富,就像您说的一方面是需求,再者是怎么才能更好地嫁接起这些资源来,发挥像您一样的知识分子的作用?
  贺卫:我觉得还是中国老年人才网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应该联系西部有需求的高校,就像淘宝网一样的,我有供给,他那边有需求,他一看到有供给了,他就会来找我,老年人才网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当时刚上线的时候媒体和网友关注比较高,我去这个网站上看了看,您的个人简历还在网站上边。
  贺卫:我申请了以后,除了四家媒体联系过我,还没有任何一个需求方来找过我。
  记者:您的家人支持您去新疆的选择吗?
  贺卫:支持。爱人在上海有自己的事业,孩子在国外,她们打算5月份过来看我。
人活着要为社会做贡献
  记者:贺老师,像您一样的老人退休后,有的人选择继续发挥余热,有的人选择享受生活。
  贺卫:所以说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但没有高下之分。
  记者:您讲到去了喀什大学后,尽量减少学校和社会的负担?
  贺卫: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说贡献等于你的产出比上你的投入,那么我的产出不能够扩大时,就是分子无法扩大的情况下,投入要尽量地少,那么投入少产出不变,我的贡献就大了。因为我的目标很清楚,要为社会做贡献,人生才有价值,这是我的价值观。所以我到这边以后,学校给我提供了一间厨房,做饭什么都可以,还给我提供了微波炉、电饭煲,但这些东西我都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我完全没有用,我在学生食堂吃饭,既省力又省时。
  记者:您的医疗权益怎么保障?
  贺卫:我们看病是可以报销的。我是坚持不要生病,就是说不需要看医生。去年9月份一到喀什,我就马上去找了一个游泳馆办了一年的游泳证,只要没有课我就去游泳,这样把身体锻炼好了,到现在我也没有去看过一次医生。
  记者:像您一样有同样想法的知识分子,您想跟他们说什么。
  贺卫:我主要是这么想,我们这些退休的知识工作者,像医生、律师、教师这些,是用知识来工作的,这些人年龄越大,知识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退休的时候正是登峰造极的时候,(如果退休了)是非常可惜的,他们的价值实际上是最高的时候,如果利用起来,根本就不需要投入,轻轻松松事情就做起来了。他们的贡献和别人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记者:贺老师,您曾经办理过遗体捐赠手续是吧?
  贺卫:是的。我在2004年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现在这个手续也还在的。我的价值观就是人活着要为社会做贡献,要是每个人都不为社会做贡献,这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就不可能发展。遗体捐献是我最后的贡献了,我人已经不在了,那么我至少还可以给医学院的学生试刀对不对,要解剖,可以在我身上试,也能够培养他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