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角走上前排

齐鲁晚报     2024年03月02日
  近年来,在“她经济”的助推下,以女性角色为主的影视剧全面绽放,成为了一抹靓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一批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女配”表现异常抢眼,她们光芒四射,展现了女性角色独立而坚韧的生命力,凭借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冲破了原有的角色桎梏,适应了不同的观剧需求和审美趋向,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重,引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也为中国影视作品中多元女性形象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 刘宗智      

频频出圈
  日前顺利收官的年代群像大剧《南来北往》,虽然不似《狂飙》和《人世间》那样成为现象级爆款,但收视和热度一路高开高走,也算是不负众望。剧中的女配角姚玉玲,凭借着立体鲜明的性格成功火出圈。她的俏丽温柔、妩媚风情,令人忍不住心动;可她对汪新的绝情,在感情上的市侩现实,又让人恨得牙痒痒;她为“爱”辞职,义无反顾奔向大毒枭贾金龙的悲惨结局,又让人叹惋不已。正因为如此,她的饰演者姜妍,非但没有因为姚玉玲的“现实与绝情”遭到网友的吐槽,反而因为演技精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早期的影视剧中,女配角往往被塑造为女主的附属品或反派角色,比如刻板印象里耍心机抢男主、使手段害女主的“绿茶小三”等。这种视角下的女配形象,常常是为了满足男女主情感发展需要或剧情进展而刻意设置,缺乏独立的个性和自主性,往往性格特征较为单一,偏向扁平化,女配的工具性远远超过人性。
  在近年的多部热播剧集中,女配的角色性格和故事变得更加真实有层次,突破固有定义和固化形象,成为当下影视作品中女性配角形象塑造的大势所趋。而近期播出的剧集中不少女配更是频频出圈,热度甚至超过了主角,获得了观众的青睐。《长月烬明》让陈都灵有了更高关注度,爆款剧《狂飙》捧红了“大嫂”高叶,曾经一直都处于“镶边”位置的“女配专业户”们碰到逻辑合理、人设丰满的角色后,终于迎来了各自的光辉时刻,一跃成为当红女演员。
  女配角的“飞升”为电视剧注入了新的活力,观众开始接受并喜爱那些看起来不完美却很真实的女配角色,认同“反派也可以很有角色魅力”。有网友表示:“这些女演员的演技真的太棒了,她们把角色演活了,让人难以忘怀。”打开视频平台,相关二创视频多带有“挣脱世界观掌控”“被夺取气运的主角”“NPC的自我意识觉醒”等描述。
个性女配
  女配角频频出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女主形象过度完美化,难以展现女性个体的意识与相应的艺术真实,反而是常常被视为另类的反派,因颠覆常规而获得了更宽阔的想象与演绎空间。要说反派出圈的女配代表,《与君初相识》里的“顺德仙姬”和《长月烬明》里的“叶冰裳/天欢”绝对首屈一指。顺德仙姬骄纵狂妄,视人命如草芥,在国师宁清的骄纵之下,完全没有一点怜悯之心。给山川湖泊下毒,以人炼妖,整个心胸都充斥着仇恨和报复。即使恶毒至此,极具爽感和强大的气场仍然令人十分上头,在社交平台引发了大量话题。
  作为仙侠剧《长月烬明》“反内耗文学”的杰出代表,陈都灵饰演的反派女配角色“叶冰裳/天欢”成功出圈,“未出欢门又入冰门”也成了传播度颇高的网络梗。叶冰裳是备受冷落的高门庶女,天欢是出身高贵的圣女,明明是“面若观音,心如蛇蝎”的反派,但当她穿着仙气飘飘的衣服,用最温柔的语气发出最恶毒的命令时,仍然令无数观众纷纷“上头”。相关数据显示,叶冰裳的角色贡献度事实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般影视剧二番的影响力。
  相较之前形象过于扁平的“傻白甜”女主,“反派女配”的形象相较立体许多。她们性格中的“恶”,大多来自不幸福的童年和污浊的成长环境,她们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值得同情的一面,让观众产生共鸣。不过,凭“疯”出圈仍是个例,更多引起观众热议和喜爱的女配角色还是以正面或中性为主。
  《南来北往》中姜妍饰演的姚玉玲原本是一名列车播音员,她打扮时髦,追求潮流,一颦一笑爽朗鲜活。姚玉玲被烧炉工牛大力苦追多年,然而二人在一起又迅速分手。多年后,牛大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功致富,姚玉玲却因所托非人落魄潦倒。结局中旧情人重逢,牛大力成了美人在侧的有钱老板,姚玉玲却为了维持生计成为了灰头土脸的烧烤摊摊主,精致不再。而牛大力看到昔日“白月光”落魄的模样,也放下了心中的执念,转身投入新生活。收官当晚,“姚玉玲结局”的词条就上了热搜。尽管姚玉玲这个角色有着爱慕虚荣的标签,但仍有不少观众对姚玉玲的遭遇表示同情,甚至为其鸣不平。
  与剧中年代应有的“女性形象”相比,姚玉玲显得有些“出格”。她悦己自爱,野心和欲望从不遮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在明面上,始终将人生的控制权紧紧攥在手中,是进是退,随心选择。因此,结局中牛大力和年轻貌美、一身名牌的老婆出现在姚玉玲的烧烤摊前,见证她的潦倒不堪,这种“莫欺少年穷”“打脸白月光”的处理方式,不仅陈腐老套,还包含着对姚玉玲这个角色过分明显的恶意,也引起了观众的反感。姚玉玲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下,觉醒与挣扎的女性形象,这个角色虽然不够完美,却足够真实。
  互帮互助型的女配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刘亦菲主演的《梦华录》从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到三位闺中密友“创业开茶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宋引章和孙三娘都义无反顾地站在赵盼儿身边,不仅仅能够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也能够共同承担和面对风险,更彰显了女性友谊的可贵,观众的代入感更加强烈。
生存之道
  很多人把女配的出圈归结为“玄学”。但在影视行业诸多“玄学”背后,总能挖掘出深层次的缘由。一方面,各类型女配角色的“异军突起”迎合了女性力量崛起的独立意识和情感需求,观众也跳出了“荧幕喂什么,观众吃什么”的习惯,拥有更强烈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被导演、编剧、剪辑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压制的女配们,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挣脱”束缚,走到了观众面前。
  影视作品是审美的、是艺术的,角色形象的美学意义不仅在于它对特殊审美形态的表现,更在于对人性的深刻诠释。传统社会观念多将女性作为“他者凝视”的客体,影视作品中女性缺失了以自我为本位的表达话语权,这就导致观众看到的女性形象都是“被”建构、“被”塑造的,仿佛女性人物是被精心设计的装饰品,她们美丽、优雅、温柔,但没有作为独立个体的思考与自省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当下女性角色正逐渐摆脱“他者”身份,而作为从属角色的女配们,从被塑造的“装饰品”“工具人”转向自我呈现,关注人生命运的千姿百态。从大嫂陈书婷到叶冰裳、天欢,再到姚玉玲,这些被大众所偏爱的角色其实没有统一的定式。只能说相比女主在角色塑造上追求完美无瑕、虐恋情深,她们更坦荡地表达女性的所思所想;而相比主线人物在长线塑造上的或有偏差,以强标签和极致化立身的她们,往往更容易被大众所记忆。
  女配的出彩不仅与社会环境转变息息相关,也离不开演员本人的精彩演绎。比起主角,配角的戏份并不占优势,演员只能用点滴的生活片段来讲好故事,在设计人物中加入小心思,变好、变坏都有充足动机,让平凡的小角色熠熠生辉,最终被观众看到。比如《狂飙》中的大嫂“陈书婷”早早下线,但并不影响观众对她的喜爱,“天欢”同样只是出现在一场梦里,观众的喜爱不在于时长,“每一次亮相都是有效表演”才是女配最主要的“生存之道”。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女配优等生”中,有人突破瓶颈迎来事业转折点,也有人“一角成名”,搅动演员格局。轰轰烈烈的“上桌”“掀桌”讨论,促成了演员和观众的共同觉醒。过去一年间被反复验证的女配玄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固化的影视创作思维,“大女主”造星的功能正在不断被改写,女配出圈掀起的“流量瀑布”,势必带来更多元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