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全国两会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齐鲁晚报     2024年03月09日
  这是2023年9月14日拍摄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  新华社发
  中国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转化为全球共享的机遇,而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也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在世界仍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全国两会释放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中国始终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
鲜明标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
  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世贸组织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其中,被称为“新三样”产品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
  2023年,中国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随着中国民众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进口消费品种类及来源地越来越丰富。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开放。”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既要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商品和要素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跨境流动,也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给。
  作为中国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大探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3月1日零时正式实施封关运行,这标志着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迈出关键一步。
  2023年,国务院印发文件,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5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同年,国务院再发方案,着力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为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22个,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增长2.7%,占进出口总值的18.4%。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独特的创举,深化了中国改革开放。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正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持续落实“稳外资24条”,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并提供法治保障,不断优化东、中、西、东北及沿边、沿江、沿海、内陆等区域开放布局……
增强宏观政策
取向一致性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认为,对外开放政策也要相应增强一致性和协同性,确保多个部门制定的政策能够协同发力、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我们出台相关政策前,跟市场进行充分沟通和对话,加强对外开放政策的一致性评估。”
  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达806家,2023年新增81家。
  中国将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服务保障。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新设外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幅高达39.7%,跨国公司仍看好在华投资前景;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3%,比重创历史新高。
  “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在答记者问时说。
          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