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从原有的角色中短暂抽身,重新找回自我

上夜校的妈妈,找到家庭以外的生活

齐鲁晚报     2024年03月12日
  在济南洪家楼街道福润社区的艺术夜校,王荣香在杨彬老师指导下做旗袍。
  ▲妈妈们在夜校上瑜伽课。
  “放松,呼气,下压……”瑜伽老师授课的声音从夜校班传出来。一天当中,只有这一个半小时的夜校课时间,吴金环的生活才能得到片刻喘息。
  自从去年济南洪家楼街道福润社区的艺术夜校开办以来,这间面积不大的活动中心就变成了夜校课的教室。作为夜校创办人,福润社区居委会主任黄钰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有800多人次在这里上夜校,其中女性居多,年龄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我们刚开始都以为上夜校的年轻人居多,后来发现30岁以上的妈妈占绝对优势”。夜校让她们从妈妈和妻子的角色中短暂抽身,重新找回自我。

  文/片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王荣香(37岁):
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也有了兴趣爱好

  王荣香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每天坐在工位前面对着电脑,重复着朝九晚六的生活。除了工作,她的业余生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回家”。
  自从结婚以后,王荣香就觉得自己的角色转变了,她不只是一名女性,还是妻子,是妈妈,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去年10月,王荣香接触到了社区办的夜校。其实,之前她有很多爱好,也想过去培训机构学习,但是不去的理由有很多。“课程贵,没时间,累……”因为社区办的夜校是免费课程,王荣香动了尝试的念头。
  最初,她报了健身操课,跳到酣畅淋漓时,她感到久违的舒畅。
  除了健身操课,她对夜校的很多课程都充满兴趣。杨彬今年52岁,是一名牙医,原本在夜校上瑜伽课,后来开始在夜校当旗袍课老师。看到杨彬每天都穿着自己做的漂亮旗袍,王荣香决定报名旗袍课。
  “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有了兴趣爱好。”几个月时间下来,王荣香觉得自己现在是入门级“选手”。拿起电剪刀,在杨彬的指导下,她剪出一道弧线。王荣香做了一件旗袍给女儿带回家,女儿穿上以后,她开心得又蹦又跳。
  “来学习旗袍制作的宝妈比较多,这是一种技能,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解压方式。她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静下心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上就特别有成就感。”杨彬说,“有时候发现,她们来的时候一种样子,出去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样子,整个人都容光焕发的感觉。”
董念(42岁):
想改变一下自己
实现自我价值

  在亲朋好友眼中,董念是一个成功的妻子,也是一个成功的妈妈。但董念却说:“我是失败的。”
  这是董念第一次来上夜校课。她穿了一身黑色羽绒服,没有化妆,脸上带着些许憔悴。
  在这堂育儿心理课上,常湉老师将水倒入一个被扎了很多洞的纸杯来进行演示。“当孩子的心是千疮百孔的状态,你给他多少,他都是接不住的。再就是,当妈妈自己就是千疮百孔的状态,也是没有办法去给别人的。很多妈妈,在家里是贤妻良母,对丈夫好,对孩子好,却忘了自己。所以,爸爸妈妈们养孩子,要先把自己养好,让自己变得丰盈。”常湉表示。
  看着水顺着破洞流出,听着老师的讲解,董念的手紧紧攥着,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我感觉那就是在讲我的人生。”
  由于丈夫经常需要出差,家里又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董念决定“退一步”,她辞掉工作,当起全职妈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成了她的人生准则。
  “我还是挺想出来的,在家里整天是家长里短、锅碗瓢盆。”这几年,董念干过时间相对自由一些的工作,但是孩子一旦有任何情况,她就得辞职。“我出去工作,孩子就放任自己,然后我就回去盯着他们。这个问题一直在恶性循环。”
  最近一段时间,董念明显感觉“生活出了问题”。现在大儿子正在读初一,小儿子读五年级。大儿子进入叛逆期,加上爸爸缺乏对孩子的陪伴,所以父子两人很容易起冲突。即便董念每天和儿子在一起,也感觉并不了解他们。她几乎把所有时间和心思都投入家庭,但“家里鸡飞狗跳,几乎天天如此”,这让董念觉得心力交瘁。
  她开始反思自己,终于鼓足勇气,报了夜校的育儿心理课。“我就是想改变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感到很困惑。”
  这堂课上完,董念突然有一种跟社会脱节的感觉。平时,她总是在做家务和照顾孩子,偶尔刷刷手机、看看书,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或单纯为了自己做事。
  “我觉得自我的那个角色,确实是挺失败的。妈妈这个角色也不成功。我已经42岁了,到了这个年龄才觉得,人活一辈子,时间有限,不能完全没了自我。”董念说。
  董念发现,很多与她同龄的妈妈在夜校上旗袍课、瑜伽课。她也想试试。“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以后,让他们有自主性了,不需要我天天盯着了,我就有自己的时间了,我也想去实现自我价值。”
吴金环(47岁):
开始调整生活重心
给自己留出时间

  过去,吴金环在社区做网格员,同事称她“工作狂”。现在她是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看上去轻松,却有很大难度。“跟老人打交道,不能让老人有任何闪失。”在工作中,她必须时刻保持谨慎。
  工作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家庭事务却无休止的那一刻。只要一回到家,吴金环的眉头就会皱起来。  “儿子7岁,一放学就得给他准备饭菜、辅导作业,还得做家务,一刻不得闲。没有自己的时间。”回家后的吴金环总觉得心情沉重,要同时扮演好妈妈和妻子的角色。“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着孩子转,围着丈夫转,围着锅台转。家里乱糟糟的,一进家门就想收拾收拾。”
  吴金环总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未得到反馈,内心委屈,感觉有种“牺牲感”。有时候,她感觉窒息,情绪没有宣泄的出口。
  夜校就办在她工作的地方,作为离夜校最近的“旁观者”,她发现68岁的瑜伽课老师涂淑俊,有着年轻人一般的体态。涂淑俊每天都很忙,但她并不是被家庭事务围绕,而是忙着练瑜伽、写字、旅行。“我觉得应该走出来,有自己的生活,坚持做自己。”涂淑俊表示。
  瑜伽课成了夜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在涂淑俊看来,“现在大家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些妈妈来上瑜伽课,可以在繁琐的生活中抽身,放松、静下心来。”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上夜校,吴金环终于沉不住气了,铺下一张瑜伽垫,开始跟着老师练习,她觉得生活因此有了片刻的喘息。
  自从生完孩子,吴金环的体重就一直处于140多斤,减不下来。周围许多人的声音,也让她失去减肥的信心。练瑜伽的这几个月时间,她减了近30斤。“家人一开始觉得我减不下去就算了,多花时间照顾孩子做做家务就行。后来看到我这么成功,就变得非常支持。”
  自信,出现在她脸上。吴金环开始调整生活的重心,将三分之一时间留给自己。这天上班,她化了妆,穿了裙子。这些,她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