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帆的弦乐四重奏《罗江怨——有点蓝》:跨文化的音乐对话

齐鲁晚报     2024年03月12日
  在当代音乐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国旅美古典音乐作曲家徐扬帆的作品《罗江怨——有点蓝》便是这一趋势的杰出代表。该作品完成于2019年,并由屡获殊荣的旧金山摩擦四重奏在“热气球”音乐节上首演。2020年,此作品由摩擦四重奏录制并发行于十余个音乐流媒体平台。同年,此作品荣获豪斯曼四重奏作曲比赛一等奖,并于2021年在圣地亚哥豪斯曼四重奏音乐会上演出,受到当地观众和媒体的热烈好评。2023年,这首作品被来自德国和美国的国际艺术家在佛罗里达州的阳光海岸音乐节活动中再次演绎并受观众好评。
  《罗江怨——有点蓝》不仅是对传统中国古词《罗江怨》的现代诠释,同时也是一次文化的跨越。在传统的词牌名文化中,不同的诗人用相同的标题、格式与声律来表达各自的情感,正如爵士乐中同一曲目可以有不同的演绎与即兴发挥。《罗江怨》通常表达的是一种就离别与思念难以言表的悲伤和压抑,徐扬帆在她的作品中将这种情感与爵士蓝调的元素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广泛的共鸣。
  徐扬帆的音乐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美国爵士蓝调的元素,展示了她作为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视角。《罗江怨——有点蓝》在整体风格上展现了显著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该作品将传统的五声音阶与蓝调音阶技巧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音乐语言。在这一融合中,作曲家在保留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律与旋律的同时引入了西方音乐的复调与配器、爵士乐的节奏、和声与调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这类跨文化融合作品的成功,不仅对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更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对话和交流的体现。
  徐扬帆的音乐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性的一种深刻反思。在《罗江怨——有点蓝》中,听众能够感受到一种融合古今、跨越东西方的奇特音乐旅程。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作出了贡献。这类跨文化的作品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艺术潮流,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张颖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