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中医医院:

做有温度的医疗,细微服务赢得产妇感谢

齐鲁晚报     2024年03月22日
  “时至今日,已然过去40多天,或许她们早已不记得我是谁,但我依然想写下这封感谢信,感谢她们,在我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候,给予我最多的帮助和感动,感谢中医医院……”近日,一封千余字的手写感谢信送到了日照市中医医院产科,字里行间饱含了满满的真情,表达了对产科医护人员深深的感谢。
  这封感谢信来自新晋宝妈小苗。一个多月前,她在日照市中医医院产房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宝宝。产程顺利,无特殊情况,也没有突发意外,于所有医护人员而言,仅是平凡一天里平常的“工作”。然而,在整个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医护的细微照料,却深深烙印在小苗的脑海里,化作无限的感动。
  “她的耐心和严谨,缓解了我焦虑的心情。”
  据了解,小苗怀孕后,家人和朋友纷纷热情地为她介绍“生娃”的医院。经过反复了解和门诊咨询后,小苗决定在市中医医院建档生宝宝。
  正如所有第一次怀孕生子的女性一样,小苗在全新的“未知领域”里提心吊胆和小心翼翼。“直到遇见袁从英主任,我才放下心来。”小苗告诉记者,“每次到了产检的日子,来到医院我都非常忐忑不安。有一次挂上了袁主任的号,她非常亲切,给我讲解检查报告时又严谨又细致,还很耐心得回答我所有的疑问。让我很感动的是她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让我有问题就给她发消息,还提醒我哪些检查需要空腹,真的缓解了我孕期的焦虑心情。”
  从此以后,每次产检小苗都会挂袁从英的号,都会向她询问许多自己不明白的事儿。“不管当时多忙,不管我的问题多么‘小儿科’,袁主任总会温柔耐心地解答,她的专业和态度让我感觉到放心和舒心。”
  “用幽默化解紧张,温柔鼓舞给我信心。”
  怀胎十月的等待,一路“过关斩将”,小苗终于来到了“生娃”这最后一关。因足月临产的她入院待产几天都没有“动静”。“紧张、焦躁不安,有时候还会心情低落……”小苗焦急地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这时候,我又认识了另一位好医生——杨晓。她很爱笑,也非常有责任心,时常来关心我和安慰我。她专业的话语,幽默的性格,总能带给我力量,安抚我的情绪。”
  孕41周,打上催产针、用上催产药,小苗很快开始规律宫缩进入产程。不一会儿,她便被宫缩的阵痛折磨得身心疲惫、六神无主,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小姐姐温柔地握住她的手,指导她放松,吸气、吐气、延长呼吸。
  在助产士们的指导和鼓励下,小苗渐渐冷静下来,阵痛仿佛真的缓和了不少。不久,一个6斤多重的新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她们一直陪着我、鼓励我,不时还会递水给我喝,当时我已经筋疲力尽,眼神迷离,已经看不清她们的名字。她们将宝宝放在我身边的那一刻,所有感激的话硬是被抢先而出的眼泪所替代。”小苗回忆道。
  “有幸见证幸福,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在日照市中医医院产科,记者见到了医院病理产科专业组主任袁从英。只见她步履匆匆,穿梭在病房中,先去看刚刚生产完的产妇,又为即将出院的产妇和新生儿做了检查,再交代好产妇家属出院的注意事项,才匆匆赶来接受采访。“不好意思,老师,让您久等了。”她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表达了歉意。
  “看着这封手写的感谢信,我们很感动。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袁从英说,“其实像小苗这样的年轻产妇很多,缺乏经验,也有些腼腆,不太好意思问很多问题,而且也有很多‘迷糊’孕妇记不清检查的要求和时间。所以我都会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孕妇的情况,不光是生理还有心理,主动沟通,增加亲和力,鼓励她们问问题,让她们充分信任我。遇到特殊情况的孕妇,我也会建立一对一联系,随时沟通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并且定时线上线下开展孕期常见问题讲解课,助力每一位‘孕妈’平安生产。”
  同时,袁从英还提醒年轻的孕妇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合理锻炼,避免乱用药物,保持心情愉悦,积极应对孕期的情绪压力,定期到正规医院接受孕期检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从事产科工作近20年,作为一名优秀的产科医师,袁从英既能“猛”,做到临危不惧,随时抢救急危重患者;又能“细”,在平时工作中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使患者安心放心舒心,为每一位孕妇“保驾护航”。
  据了解,日照市中医医院产科团队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母婴的安全和满意度放在首位,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产科技术和手术方法。在服务方面,团队注重细节和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做到与时俱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接待患者、解答疑问、制定诊疗方案到术后康复指导,都体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