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科学防干止痒攻略

齐鲁晚报     2024年04月10日

  冬天是皮肤干燥瘙痒高发期。症状严重的患处犹如蚁爬,有明显的灼热感,导致患者夜里难以入眠,白天也无法集中精神工作或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解决呢?
  一、何为瘙痒?
  冬季瘙痒症又称皮脂缺乏性湿疹(asteatotic eczema)、裂隙性湿疹(eczema craquele)、冬令湿疹。主要见于老年人皮肤,特别是小腿、前臂和手部发生以干燥和发裂为突出的湿疹样皮炎,主要原因可能是皮肤中皮脂缺乏及水分丢失。
  而造成皮脂缺乏的因素很多,有皮肤自然干燥伴明显皮脂缺乏、年龄(老年者)、疾病、营养不良、皮肤萎缩、硬化、缺汗、内分泌功能减退、环境湿度、角层贮藏水分的完整性破坏等。
  二、“痒痒”的原因?
  冬季皮肤干燥,对外界刺激抵御作用降低,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冬天洗澡水过热,容易带走皮肤上的皮脂,皮肤失去皮脂膜的保护,就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极端饮食以及偏食导致皮肤营养缺失,失去水分和弹力,肌肤会变得干燥而脆弱,从而引起皮肤瘙痒症。
  三、“抓、挠”“多洗热水澡”可以解决瘙痒吗?
  搔抓皮肤损伤角质产生炎症反应和多种递质,进一步刺激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痒觉。过度抓挠、搓擦还会破坏皮肤的屏障。所以抓挠只会造成恶性循环。
  冬天人体汗腺分泌减少,若洗澡过勤、水温过热,很容易带走皮肤上的皮脂,皮肤失去皮脂膜的保护,就会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多洗热水澡只会加重痒感。
  四、冬季科学预防皮肤“干燥、瘙痒”攻略如下:
  不必每天洗澡:应根据体力活动的强度,出汗程度和个人习惯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每2-3天沐浴1次,特别是中老年人,洗澡的水温在37-42摄氏度左右即可,且洗澡时间不能太长,最好在15分钟左右。
  温和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和沐浴露,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洗护产品。洗完澡后,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搓擦过度。
  洗澡后涂保湿霜:选择富含保湿成分的乳液、面霜或身体乳液,涂抹在洗净的皮肤上。穿纯棉贴身衣物: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用粗糙的织物,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防止瘙痒进一步扩散。
  饮食方面:避免进食鱼、虾、蟹等易致敏食物,不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可食芝麻、木耳、山药、秋葵等助于滋阴润燥的食物。平时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均衡饮食,摄取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注意生活规律:每天按时睡觉,好好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皮肤的滋润度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避免过度暖气和空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在睡觉时,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减少皮肤水分流失,但也要重视加湿器的清洁。
  寻求专业帮助:瘙痒程度比较重,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明确病因,以免耽误治疗。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田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