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专场

我省将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齐鲁晚报     2024年04月11日
  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山东省副省长范波,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介绍,并答记者问。记者注意到,“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外开放新高地”“海洋强省”等,成为今年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姜雪颖 北京报道

万元GDP能耗
近三年累计下降15.8%

  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据介绍,山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其中,经济实现量质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取得突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年均增长6%以上,去年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超3个百分点,经营主体达到1474万家;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济南、青岛都市圈获批建设。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近三年保持在12%以上,崂山实验室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卫星57颗,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制成功,发明专利拥有量去年达到24万件、同比增长26.5%。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7.4%,11条标志性产业链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取得突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810公里,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潍坊至宿迁,雄商高铁山东段等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400公里,现代水网建设有力推进,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5.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9700万千瓦,PM2.5平均浓度近三年改善19%,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7%。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记者获悉,今年,山东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一是扎实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产业升级,抓实抓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强化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和泰山人才工程,畅通科技、教育、人才良性循环。
  二是扎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齐鲁粮仓”建设,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水产品、肉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继续领跑全国。
  三是扎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强上合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强化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外贸外资固稳提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是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持续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95.6%。
  五是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深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更多城市用上核能供热;积极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海湾,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
  六是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户,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山东首部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
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山东首部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山东取得了哪些成效?4月10日,记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注意到这样4组数字:“373”“60万”“800万”“3700万”。
  记者获悉,“373”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当前鸟类的种类,已是建区之初的两倍。这些年,山东累计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60万”是黄河滩区迁建的居民人数。山东采取外迁安置、就近筑台、后续扶持等措施,让滩区群众历史性摆脱水患威胁,实现“安居梦”。“800万”是在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的亩数。山东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系37个,填补了多项空白,为“中国粮”安上了“耐盐芯”。“3700万”是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的总吨数。山东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70家、绿色工业园区38家。
  据悉,接下来,山东将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完成24处河道整治、10座引黄涵闸改建。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三是推动沿黄区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动沿黄9市一体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高水平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做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