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残疾证成了生意铲除灰色利益链刻不容缓

齐鲁晚报     2024年04月11日
  据报道,成都的盲人按摩师徐师傅每月从微信上收到五六百元的工资,但对给他发工资的公司的名称、具体位置、主要业务等一无所知。他要做的,就是出让、借用自己的残疾人证,虚假地承认自己是这家公司聘用的残疾人员工。一些个人和劳务中介公司,竟然把残疾人证变成谋取金钱的工具,做成了一桩生意,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残疾人名义上成为企业员工后,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这样的“形式就业”,实际上却妨碍了残疾人的正当就业权利,让很多残疾人失去了本来可能获得的就业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挂靠”残疾证,表面看起来是助残,其本质是利用残疾人获取利益。关爱残疾人,帮助其找到适宜的工作,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才是正道。倘若任由用残疾证生财的“生意”滋长,那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让更多残疾人就业无门。
  事情的是非曲直不难厘清,但要铲除“出租”残疾证这个社会怪相,却殊非易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用人单位虚假挂靠残疾证行为,如果涉及逃税,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严惩,让相关企业和人员付出应有的代价,才有助于铲除灰色利益链,遏制“出租”残疾证歪风。 据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