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普写作到创作科普电影,汪诘带来《寻秘自然》系列

想让孩子们知道“中国科学很行”

齐鲁晚报     2024年04月11日
  汪诘
  “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上帝不会让勤奋之人陷入绝境。”这是汪诘最常说的一句话。相较于之前所在的IT行业,汪诘发现自己在科普写作领域更有天赋。2019年,已经在科普写作领域有所成就的他,自学导演和编剧,秉持着中国性、新奇性和前沿性的创作初衷,自筹经费,创作出《寻秘自然》系列科普纪录片。近期,《寻秘自然2》系列影片,在全国展开点映。汪诘说,希望将好的国产科普电影带给更多的中国孩子。

  见习记者 刘志坤

从失败的创业者
到成功的科普作家

  在提笔写科普文章前,汪诘已经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软件设计师、产品经理、IT创业者是他的标签。
  自幼就爱好自然科学,痴迷科普类书籍和纪录片,给汪诘的科普路打下了坚实基础。2011年,沉迷于相对论的汪诘发现,网上的有关文章存在着数量虽多,但质量较差的情况。他开始在论坛上更新帖子,连载了几天后,凭借着超高的热度,吸引了出版社的编辑,希望能够将这些文章整理成书,印刷发表。“我非常惊讶,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挺有科普写作天赋。”此后,在业余时间写作,成了汪诘的日常。
  坚持数年后,汪诘自己的老本行做得实在不尽如人意,但是在科普自媒体领域却风生水起。2016年底,他开始全职做科普,依靠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市场的好感。
  在教育孩子方面,汪诘也十分注重他们在科普领域的成长。“给他们找科学纪录片时,我发现现在的情况和我小时候几乎不一样,优秀的作品全都是由国外制作的。”这让汪诘皱起了眉头:不应该给孩子留下奇怪的印象,认为科学和我们国家关系不大,中国的科学成就寥寥无几。
  “事实上,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汪诘希望能够填补国产科普电影的空白,同时也想深耕自己从未涉足的科普视频领域,“我想挑战更高的山峰。”汪诘说。
  制作科普电影的种子在汪诘心里生根发芽。
41岁开始学习导演和编剧
艰难的科普电影路

  41岁的汪诘,踏上从零开始学习导演和编剧的道路,立志与团队做出国产科普电影佳作。
  资金,对于这位初出茅庐的独立制作人来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019年,汪诘自掏腰包,花费三十万元,和粉丝苏世斌合作,共同拍摄制作了第一部作品《太阳系新知》。能够自筹资金,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搬上荧幕,虽然心有顾虑,但苏世斌还是选择加入:“这个事情值得做,干吗不做呢?”
  “视频播出后,大家的反响还挺不错的,这也给了我信心。”汪诘说。
  第二年,汪诘决定正式拍摄科普电影,当他将想法发表到社交媒体后,迎来的却是无数讥笑与嘲讽。但是,汪诘更在乎追逐梦想的过程,将它当做人生的一种体验。
  在拍摄《寻秘自然2》一场飞机失事的情节时,需要50位群众演员的配合。面对资金紧张的情况,汪诘想起他庞大的粉丝群体,就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招募志愿者,消息一出,一呼百应。
  尽管摄制组希望招募的是本地志愿者,以便于提供食宿,但最终还是有十几位粉丝表示愿意自费前来参与拍摄。他们的热情和支持,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让摄制组十分感动。
  制作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当汪诘见到先进的科研成果时,他感叹道:“我为科学家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为中国的科学工程感到骄傲。”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许多的无私帮助。社会对科普的支持,也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
希望开创一个全新类型
让科普电影不再小众

  《寻秘自然》的微信公众号显示,不少提前预约点映的场次几乎没有余票。
  目前,《寻秘自然》系列制作的资金,依然由汪诘和团队共同筹集。能够将电影推向市场,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验,让大家愿意走进电影院,带着孩子看一场科普电影,汪诘表示,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
  为什么要坚持做科普?汪诘说,科普对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巨大意义,只有对星辰大海保持好奇的文明,才可以赢得尊敬。想让孩子们知道“中国科学很行”。
  汪诘表示,希望《寻秘自然》可以为科普和电影开创一个全新的类型,让科普电影不再是小众的类型片,而是受到全民欢迎的科学教育产品。他希望在未来,全世界的孩子都能通过观看中国的科学纪录片,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以勤奋为座右铭,汪诘正在一步步接近那座山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