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名举报导师“下课”,事情不应就此打住

齐鲁晚报     2024年04月15日
  可事实证明,郑某根本没把师德师风当回事。在她那里,导师身份似乎已经异化为一种被滥用的私人权力。在这种权力滥用中,考到她门下的研究生们人格被矮化,成为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以至于,在“忍无可忍”之后,学生们冒着不小的风险联名发布举报信。
  北邮学生联名举报导师一事有结果了。
  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官微最新发布的情况通报,涉事教师郑某确实存在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学校已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给予降低岗位等级行政处分,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为讲师十级。后续,学校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按程序进行党纪处分。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郑某恐怕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到这一步。但是,看看她的所作所为就会明白,她这样被查处一点儿也不冤。
  在通报中,校方将郑某的问题归结为三点:未能正确履行研究生导师职责,对学生学业疏于指导;未能做到关心爱护学生,要求学生从事与学习、科研无关事宜;未按学校相关规定给学生发放助研津贴。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
  这样看来,就算郑某的问题只有上述三点,那也已经够严重的了——郑某已经触碰了红线,丧失了做研究生导师的资格。如果考虑到举报信中还有对侮辱谩骂、毕业威胁、代考作弊等等的控诉,那么,郑某除了要面对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处分,或许还应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与谴责。
  事情真不该闹到这个地步。
  能跻身北邮这样一所全国知名高校,成为一名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研究生导师,郑某不会不知道师德师风为何物。这样一个人,只需稍微绷一绷师德师风这根弦,面对学生时的言行就不会太离谱。
  可事实证明,郑某根本没把师德师风当回事。在她那里,导师身份似乎已经异化为一种被滥用的私人权力。在这种权力滥用中,考到她门下的研究生们人格被矮化,成为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以至于,在“忍无可忍”之后,学生们冒着不小的风险联名发布举报信,向校方求助。
  事发之后,校方的反应很及时,第一时间查实了举报内容,处分了被举报教师。这固然值得肯定,但事情不应就此打住。
  15名学生联名举报,举报信长达23页,可谓群情激愤。事态恶化到这种程度,说明问题长期存在且一直没得到解决。
  如果学校对师德师风抓得实抓得牢,在各种“准则”的基础上,给研究生导师划定更清晰更具体的“硬杠杠”,并常态化地通过开会、评估等“敲打敲打”,涉事教师就算再“不识趣”,也会有所收敛。
  如果学校的投诉渠道是畅通的,如果每一次接到学生投诉,校方都能像这次这样高效应对,涉事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走”得这么远,师生矛盾根本不可能一直积累到“爆炸”。
  从这个角度看,涉事高校该做的事还有不少,别的高校也应从这一个案中汲取教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