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不过人间烟火

齐鲁晚报     2024年05月17日
  《诗酒江湖》 李怀宇 著 东方出版中心
  □王利平

  与李怀宇相识前,已拜读其数部著述,对《访问历史》《访问时代》《家国万里》尤为赞赏。他以访谈形式,用其文字,将遍布世界的中华知识人联结起来,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一刻,家国情怀不再宏大,而是体贴入微;文化传承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细致;时代历史并未久远,而是就在眼前。他采访时是否在想:那些名家、大家虽身居洋地,说着洋语,穿梭于洋人之间,但他们从里到外,仍是地地道道的故土人。通过他的书写,这些访谈不仅是其重要的精神底蕴,也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看到更多元的中华知识人。
  与李怀宇相识以来,每年都要收到他寄来的大作。现收到他寄来的《诗酒江湖》,一看书名,就特别有吸引力,立即拜读。这是他新近写的一本历史传记,有关广东“食神”江孔殷的生平事迹。天下饮食,广东人以敢吃而著称,江孔殷更是“食在广州”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
  “三代富贵方知饮食”,江孔殷祖父是茶商,人称“江百万”,江孔殷是末科进士,亦政亦商,以商为业。家底殷实是江孔殷成为“食神”的根基,毕竟,人的味蕾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正如书中记载,江孔殷孙女江献珠自述:“我祖父虽是个显赫一时的名食家,但根本不懂烧饭,况且他食事最灿烂的时代,我年纪尚小,祖孙二人没有沟通,从何传起?若有之,就是祖父无意地为我们制造了一个美食环境,让我们有较一般孩子更广泛的饮食接触面,因而很早便能知味,大来便能辨味了。”
  李怀宇在《诗酒江湖》里,并非只将江孔殷定格于“食神”,而是用了诸多篇幅,将其与诗酒江湖连接在一起,在诗酒流淌的时间长河中,“食神”的一生愈加饱满精彩。在江孔殷人生鼎盛时期,江家宴席不断,高朋满座,来往皆大人物,其家宴菜肴一度引领广州饮食潮流。李怀宇写江孔殷与谭延闿的交往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再宏大终究不过人间烟火,江谭是由知味成为知己的,孔夫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江食神”看来,应是“味不同不相为谋”。
  李怀宇娴熟驾驭史料,述诸老到文字,把江孔殷描绘得淋漓尽致:为人豪放不羁,风流倜傥,义气肝胆,广交天下朋友,擅长书法诗词,文才丰沛充盈。著作引人入胜,在人们熟知的历史中,都能发现江孔殷的身影:他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参与公车上书;他与同盟会交往密切,冒着巨大风险,协助革命党人,义葬七十二烈士于黄花岗。
  江孔殷晚年吃斋念佛,其有诗云:“归来何处是仙乡,篱下依人梦不长;毕竟故园风色好,眼前光景近斜阳。”1952年3月4日,一代“食神”在故里南海塱边乡逝世,高僧虚云诗曰:“灵光独耀本来明,无染无污气自清;水月镜花皆幻相,知君有日悟归程。”
  李怀宇来榕时,我们有过短暂的交流,发现他喜好美食,如今想来,那时他已开始酝酿大作,将自己沉醉在美食中,寻找“食神”的感觉。《诗酒江湖》终于问世,这是李怀宇回到广州后的一部力作,再次彰显其书写历史的深厚功底,写出了一代美食家的神性,这也是他深度挖掘广东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开启,期待他有更多佳作问世。
  (作者为法律学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