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撤并的村小学,来了55名新生

齐鲁晚报     2024年05月21日
  寨西联小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课。
  在山东沂南县,一所不完全小学只有两个年级,过去几年因为生源外流严重,二年级只有17个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度想要放弃这所学校。但在去年,一年级学生却达到55人,今年招收的学生还有望超过55人。这个原本正面临撤并的乡村教学点,是怎么能够保留下来并实现学生回流的?

  文/片 巩悦悦
实习生 陈嘉欣 临沂报道

现状:
农村生源缩水
催生小规模学校

  在沂南县蒲汪镇寨西村,如果不是门外的“寨西小学”四个显眼的大字、高高飘扬着的五星红旗,以及院落深处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是一座“寻常农家小院”的错觉。
  这是一所不完全小学,在当地也被称为“寨西联小”。学校里清一色的平房。除了一、二年级的两间教室,还有办公室、厨房、食堂、躺休室。三面被平房包围起来,形成了“操场”。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出来嬉笑游戏。
  “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面对记者的问题,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突然害羞起来,然后使劲点了下头。
  小规模学校通常是指生源不足100人的学校。农村生源连年缩水,是催生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主要原因。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也给师生们带来了不少尴尬。
  寨西联小仅有72个孩子,两个年级。其中,一年级55名学生,二年级17名学生。连同校长在内,全校只有四名教师,平均年龄36岁。
  马京霞是这里最“资深”的老师,去年她从生源上千人的蒲汪镇中心小学,被调到了这所全镇最偏、生源最少的村小。生源少,并不意味着工作量小。相反,她在这里担任班主任,还教着语文、美术、道德与法治等课程。
  在这所师生人数有限的不完全小学,只要有一位老师因事请假,学校当天的日子就会变得格外“紧巴”。
  一次,两位年轻教师外出培训,校长临时开会,照顾全校72个孩子的重任,落在了马京霞一人身上。因为心力有限,语文没法同时开课。于是她在早读时安排小班长领读,自己则在两个班之间来回跑。早读结束,再把两个班合并起来,教孩子们画画和舞蹈。直到两节课后校长回来,正常教学秩序才重新恢复。
  “面对全校72个孩子,感觉很有压力。人数少,更需要我们充分参与进来。”马京霞说,“一天下来挺累的,可每当孩子们跑到我身边、抱住我的时候,就感觉这一天值了”。
  但一个十几人的班级,能否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堂应有的热闹呢?这让老师们感到忧虑。
矛盾:
“撤了”家长不同意
“留下”课程开不齐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当前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共有943所、在校生5.28万人,这一数据分别较2018年减少594所、2.7万人。而在临沂市沂南县,2022年全县有38所教学点,到了2023年下半年,这一数据就变为23所。工作人员介绍,县里主要是把生源极少、办学条件较差的村小撤销,并入乡镇中心小学。
  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相比,镇上的师资更充足、办学条件更好,能不能把孩子们集中送去乡镇读书?
  “这学校可不能撤。”学生家长范希慧对于这个问题态度明确。
  在家长们看来,并校最大的不便还是路途变远。
  一位家长算了笔账:如果在教学点上学,最远的村庄距离学校不过两公里。可要是撤并到镇上,光来回接送就得20多公里,“一、二年级孩子小,离远了想家,还是在近处好”。
  家长的坚持,成了这所村小去留必经的一关。据沂南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家长意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家长意愿强烈,寨西联小就不能被撤并。
  而此前被撤并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很大困境。比如生源低于100人,有限的师资难以开足全部课程,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衍生出不少的“麻雀学校”“空壳学校”。很多存在了几十年的村小,不得已走向撤并。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寨西联小。虽然方便了就近入学,但家长们也知道,这里的教师非常有限,音乐等课程无法开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受到限制。
应对:
让老师们全镇“跑教”
开足开齐紧缺课程

  去年3月,在蒲汪镇中心小学从教的侯晓明毛遂自荐,成了寨西联小校长,迎接他的是生源缩水的现实。当时一年级仅19人,二年级16人,三年级22人。由于对学校教学不认可,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县城,还有部分孩子转到了镇中心校。
  侯晓明调研发现,留不住学生有内因,比如学校老教师多,师资力量相对不均。尤其是在音体美这些学科,还存在着较大的师资缺口,开足课程存在难度。而留下来的孩子的家长,则迫切希望家门口的学校更优质。
  正常情况下,如果按1:19的师生比例配置小学老师,寨西联小最多能有四位老师。可这一数据放到现实,四名教师既要教课,还得进行学校管理,根本无法开齐全部课程。
  怎么来解决师资、课程,以及家长满意度之间的矛盾呢?
  在沂南县,绝大多数乡镇采取“一长多校”制。通俗点说,就是由镇中心小学的校长统筹管理全镇若干所小学的办学。蒲汪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庆伟就同时分管了蒲汪镇中心联小、杨庄联小、圣母联小以及寨西联小。
  针对寨西联小面临的困境,2022年到任之后,刘庆伟先是在家长之间进行了走访调研,由于一、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绝大多数家长想要留住家门口学校的愿望比较强烈,唯一的矛盾点在于他们不满意当时的教学质量。
  家长的诉求直指课程和师资,而之前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于是,刘庆伟首先从蒲汪镇中心小学抽调出年轻精干力量到寨西联小任教,如今四位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6岁,年龄最小的仅26岁。
  可四位教师能力再强也有兼顾不过来的时候,怎么保证开足开齐课程?
  刘庆伟决定打通四所联小的教学资源,在寨西联小的紧缺学科方面采取措施。通过让专职教师打破常规课堂教学、轮流到小规模学校走教、走班的方式去改变教学,也就是“跑教”。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一所中心小学某个学科的教师,有可能是全镇孩子的老师。此外,他们还以开设“空中课堂”的形式,实现紧缺学科开足课程的基本要求。
  寨西联小原本有三个年级,由于三年级孩子大了些,去年被统一转到离家较远的蒲汪镇中心小学上学。如今全校只剩下两个年级,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去年秋季招生,招生范围内的聚宝前村、聚宝后村、东寨西村、西寨西村、谢家庄村,全部55个适龄儿童都来到了寨西联小报到入学。
  二年级仅有17个学生,一年级却增至55人,生源增加固然与去年出生率高有一定关系,但在此之前,该校也没出现过生源仅17人这样少的情况,好多孩子还是选择离开寨西联小去往县城或蒲汪镇中心小学上学。去年起,生源不再流失,办学质量的提升和新开办的食堂减少了家长们接送孩子的次数是最主要原因。
  寨西联小一年级学生家长扈晓英表示,过去不少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虽然上学距离远了,但因为中午有食堂,孩子可以早上走了晚上回家,家长一天跑两个来回接送就可以。家门口的小学虽然看上去近,但因为没有食堂,动不动就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一天下来得跑四个来回。
  去年秋季开学有了食堂之后,家长们接送孩子的次数也减半了。扈晓英说:“这一下子让我们不用再操心孩子吃饭,中午可以放心去干其他活了。”
  采访当天中午,记者在寨西联小的食堂看到,孩子们吃的是肉包子、豆芽炒肉、紫薯馒头,喝的是鸡蛋汤。“香不香?”寨西联小教师蒋亚洁问孩子们。“香。”一位正吃包子的女孩仰着头羞涩地说。
  侯晓明介绍,学校经费按照规模调拨,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经费有限。因此在食堂建起来之后,虽然面向的学生人数较少,但体现在账面上却是亏损,每月亏损的金额在两三千元。
  “我们把寨西联小的食堂运维开支,列入到蒲汪镇中心小学‘大盘子’里,平均下来勉强能维持收支。”刘庆伟认为,虽然建食堂后每月有几千元亏损,但是办教育不能简单地算“经济账”,还得算老百姓的“方便账”,算孩子的“成长账”,算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账”。“我们坚持把食堂办起来,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家长的教育顾虑,满足了他们对家门口教育的需求。”
  经过努力,去年寨西联小一年级秋季招生迎来转机。
  “这是近些年招生最多的一年,一个孩子也没流失出去。这意味着家长们开始放心把孩子留在家门口上学。通过对幼儿园适龄儿童进行摸排,预计今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会超过55人。”侯晓明说,“我们要把教学质量提上去,让家长放心。未来只要是我们自然村的孩子,就一个也不流失。”
未来:
尽最大努力
把村小保留下来

  虽然经过一年探索,寨西联小的生源出现了大幅回流,但刘庆伟也看到,在音体美等课程上,学校老师的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开足课程还存在一定难度。
  “这是我的母校。”在寨西联小门口,接孩子放学的一年级家长薛凤喜说。20多年前,她曾在寨西联小读书,那时候孩子多、老师多、班级也多,音体美课程样样有,“但现在老师少了,真希望能分过来个音乐老师”。
  这也是刘庆伟的期盼,虽然空中课堂能满足一定的教学需求,但他也清楚,对于像音体美等互动性强的课程来说,老师能发挥的效能仍然不可替代。于是,他今年向教育部门申请,要求给蒲汪镇分两位音乐老师。
  这一举动让很多校长感到不解,“人家都是要语数外老师,你咋反其道行之。”刘庆伟有自己的考量,“要让孩子们得到全学科素养的均衡发展”。
  接下来,刘庆伟打算给即将报到的两位音乐老师配电动车,将来让他们在蒲汪镇四所小学之间跑教。同时,他还把以前带非专业学科的艺体教师全部作了调整,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专职音乐就教音乐、专职体育就教体育,最大限度地向内挖潜。老师们动起来辛苦点,保障学校开足开全所有课程”。
  教师的成长也需要土壤。尤其对于寨西联小来说,全校仅4位老师,平时教学教研怎么开展?
  蒋亚洁是去年新分配到寨西联小的语文老师,刚来时她心里很矛盾,“虽然都从事教师行业,但我们这里的模式和大学校不一样。我教二年级17个孩子,站在教室里感觉很空旷,一站上讲台说话,都会有回声的感觉”。
  让蒋亚洁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在村小,但她也常被安排参加跨省跨市的培训,“我刚刚接到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的通知,安排我下个星期去泰安参加新课标的深度研讨”。
  出生于1998年的谢佳丽,是寨西联小最年轻的教师。承担全校数学教学的她,也有过专业发展方面的担忧,但入职后她发现,备课都去中心校,工作之余还常常参加青岛支教岛的同课异构活动,而非孤军奋战。
  刘庆伟表示,一旦有外出培训的机会,他们会优先向寨西联小倾斜。只有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提上来了,家长们才能放心,孩子们才能留得住。
  5月8日清晨,侯晓明正忙着给学校新栽种的槐树和劳动园里的烧瓜浇水。早早被家长送来学校之后,孩子们清脆而又洪亮的声音就在校园里响起——“校长好”“早上好”!听到孩子们的问候,侯晓明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回应孩子们。学校里有了学生就有了生机,这是他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去年,山东省教育厅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优化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的指导意见》中提及,要确保“学校的撤并取得群众同意”“保留的学校办到群众满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表示,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随着城镇化加快,侯晓明预计,未来小规模学校生源有可能会越来越少,但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想多做一点是一点,通过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和家长满意度,尽最大努力把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保留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