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车事故并非某个细节的缺失
  • 2011年07月29日 作者:
  • 【PDF版】

    铁道部作为庞大的垄断部门,如果时时处处都把自己的利益考量放在第一位,就连处理事故时也不忘处处把维护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出现如此严重的灾难性事故,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头条评论

    □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  昨天,温家宝总理来到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给遇难者献了花圈,表示对他们的深切哀悼,并强调“在处理当中一定要人性化”。

    然而,在事故的整个处理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人性化,正是铁道部备受公众质疑的地方之一。这不是某个细节的缺失,它反映出在自身利益和人民利益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上,铁道部似乎还没有掂量清楚。

    到今天,事故发生已经一周时间了,铁道部的高官们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向公众郑重致歉,也许他们在某些会议上,或者在其他封闭的场合表达过歉意,但这远远不够,事故伤亡者及家属需要的是一个坦诚公开的道歉。或许铁道部会说,本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已经在7月2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致过歉了,那就是代表铁道部的。不错,王勇平确实道过歉,而且还在镜头前鞠过躬,但是,这并不能代表铁道部高官集体公开表达对民众的歉意。大家知道,新闻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对媒体讲话,这是公共部门在常规状态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渠道,在如此重大的灾难性事故面前,新闻发言人的这个道歉,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程序化得不能再程序化的道歉。当然,道歉不是铁道部高官们的法定责任,但是一种道义责任,能看出他们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否还有基本的敬畏之心。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铁道部高官们致歉的身影,但我们看到了事发路段迅速通车的消息。就在事发后的第三天,铁道部就发出了“首趟列车今晨通过事故地段,杭深线全线运输秩序逐步恢复”的消息;27日,铁道部又称“动车事故线路通车后上座率达117.6%”……事故路段当然要通车,但在事故原因还没有初步查清,死难者家属尚在现场的情况下,人们都处在悲痛之中的时候,在大家对救援过程尚存多种质疑的情况下,在安全隐患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如此高调地宣布恢复通车,且沾沾自喜地宣称“上座率达117.6%”,这让死难者家属心里是什么滋味?这到底是要向全社会宣示什么?铁道部更关心通车,还是更关心事故的救援?不仅如此,铁道部为了让死者家属早签协议以尽快从事件的漩涡中抽身,竟然想出了早签赔偿协议有奖的主意,这难道就是他们的“人性化”?

    就在昨天上午召开的国务院调查组会议上,虽然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调查结果争取于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然而就是在这个会上,新任的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强调说,“7·23”动车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而与此同时,信号灯的设计单位则不失时机地在网上发布了致歉声明。这是不是一种应对舆论的危机公关策略?至少这是可以怀疑的。因为铁道部只是国务院调查组的组成方之一,对于事故原因,它应该没有独立发言的资格,却为什么又要急于对事故原因做出解释?其意图非常明显,他们关心的,仍然是怎样减轻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像总理希望的那样,想方设法“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以铁道部强大的社会资源调动能力,尽快摆脱困局并不难,但要重塑一个公共部门的道德感则很难,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就更难。铁道部作为庞大的垄断部门,如果时时处处都把自己的利益考量放在第一位,就连处理事故时也不忘处处把维护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出现如此严重的灾难性事故,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事故直接原因也许可以用信号灯缺陷和雷击来解释,却无法充分解释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
有血肉联系才有民心长城
“内外有别”伤害个税公平
别轻易给官员贴作秀标签
是天才的蹊径还是庸人的后门
公车改革本应是难度最小的改革
动车事故并非某个细节的缺失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