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水泊今安在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蒋铁生

    水浒文化在山东的分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区域概念,要开展以水浒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旅游,必须先弄清梁山水泊的历史变迁。根据我们的研究:小说《水浒传》中所描绘的八百里梁山水泊在历史上是有籍可循的。从历史地理的视角看,它的演变状况大致如下:

    梁山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它是古代大野泽遗迹。春秋至汉,大野泽(也叫巨野泽)位于巨野县东5里,南北300里,东西百余里。南北朝时期,桓公渎纵穿,泽分为二,渎东称茂都淀,渎西称巨野泽。隋代淀泽合一,仍称巨野泽。

    在至圣先师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巨野泽规模最大的时期,巨野泽之水是有大川注入的,川者河也,流入巨野泽的大川有两条,一条是泰山之阳的汶水河,一条是流经孔子家乡曲阜附近的泗水河。只有大川才可以造就大泽,从春秋战国时期大野泽地图(见插图)来看,这两条由东向西流淌的大河,将泰山和沂蒙山

    区的大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大野泽,两条河成为大野泽的不竭之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凡熟知中国文化的人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把它和大野泽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孔子作为审美对象的大川之水,就是指大野泽的源头汶水与泗水。圣人的原意是告诉人们,一个真正的智者,会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领悟到风波之患;会从滔滔不绝的江河中,体会到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会从潺潺的小溪中,体悟到流水不腐的真谛;会从水滴石穿的现象中,明晓柔能克刚的道理;会从积水成渊里,感受到力量的源泉;会在山不转水转中,领略到智慧的魅力。但我们在两千五百多年后,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它会引导我们找到水浒文化的历史源头。

    五代至唐宋,黄河下游不断决口改道,多次流注巨野泽,泽底淤高,泽水南北分流。北流泽面与东平、梁山、郓城一带洼地相连,构成“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环绕八百里”的梁山泊。唐代梁山泊地区属于河南道管辖,当时是梁山泊的形成时期,水势凶猛。

    宋代梁山泊地区属于京东西路管辖,这时大野泽之水继续北移,与原来东平梁山一带的洼地相连。这片面积不小的湿地,鱼多蟹肥,水草茂密,宋代苏辙《夜过梁山泊》说“更须月出波光静,卧听渔家荡桨歌”。就这是旧时梁山泊的真实写照。从宋代京东西路地图可以看出,此时的大汶河仍然是梁山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宋代以后,梁山泊的“水面大减,退地甚广,已偿遣使安置屯田。”(《金史?食货志》)。元代,水面北移,原水泊分为安山、南旺两湖。安山湖在安民山北,周长83里。从元代中书省南部的东平路和泰安州地图来看,运河南北纵贯东平路,东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东平州城成为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此时的大汶河又成为运河的济运水源和安山湖唯一入库河流。

    到了明代原梁山泊的水域进一步减少,在大片低洼中,安山湖已经小得可怜。但此时从地图可以看出,大汶河仍然是这片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随着重开会通河(大运河的一段),将安山湖列为济运水渠。到明万历六年(1578年)丈量,安山湖方圆百余里,面积4.93万亩。(靳辅:《治河方略》)

    从以上历史地理的角度可以看出,今天的东平湖是从古代的大野泽经过长期的沧海桑田衍变而成。因此,我们认为当年孔子时代的“川水”仍在不断流淌,梁山泊从来没有消失,东平湖就是古代梁山泊历史的见证。我们说东平湖是古代大野泽的遗迹或者说它是古代八百里梁山泊的残留水域,从学理上有案可稽。

    作者系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泰山研究院副院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填字游戏
昔日水泊今安在
有女如花
护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