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淑敏:
让更多孩子环航
  • 2011年11月21日  作者:
  • 【PDF版】
  从《红处方》到《女心理师》,毕淑敏在文学界的形象一直是“温和知性”。但2008年,她在花费40多万元、历时100多天的环球航海旅行后,今年又促成了中国大学生首次环球航行。毕淑敏坦言,中国在崛起,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一个理由就够了
  齐鲁晚报:您曾经总结了33个环球旅游的理由,您认为中国学生参加环球航行可以有几个理由?
  毕淑敏:一个理由就够了。扩大视野,建立全球观念,了解海洋,有助于形成世界观。
  齐鲁晚报:从一位作家的环球航行,到促成大学生的环球航行,很多人对您这一举动感到吃惊,环球航行让您改变了什么?
  毕淑敏:我是和我儿子一道去环球旅行的,回来之后,我发现他身上发生了一些积极的改变,我意识到这种环球海上旅行对人特别是年轻人,或许有帮助。
  齐鲁晚报:后来又是什么促使您一定要让中国的大学生也要实现这个旅行?
  毕淑敏: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半句话的意思是“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我父母都是山东人,我受这种思想影响很深,生出很朴素的想法,希望别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机会。
为拉赞助屡遭拒
  齐鲁晚报:听说,您为这次大学生环球航行耗费了1年的时间和许多精力?
  毕淑敏:差不多吧。这种旅行,耗费巨大,需要时间和金钱,还有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时间——必须要有校方的支持;金钱——需要找赞助(日本船方和国内的企业家);还要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刚开始时,希望渺茫。我最后选中了中国海洋大学,一是因为我是这个学校的客座教授和驻校作家,二是我觉得这个学校的校方和学生对海洋更有感情。
  齐鲁晚报:这算是求人办事了,这个过程顺利吗?
  毕淑敏:我为自己的事,几乎从不求人,但为了我不认识的一些孩子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我给认识的企业家打电话请求支援,屡遭拒绝,心中也曾黯然。最后是獐子岛渔业集团吴厚刚先生慷慨相助,日本和平之船也给予了学生半价票的优惠,海大方面积极支持,经过自愿报名再加上严格的甄选,定下了6位学生再加一位老师,终于成行。
大学教育太功利
  齐鲁晚报:有一种观点说,与其花百万元航行,不如多建设几所希望小学,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毕淑敏:中国在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希望小学要建,环航学习这样的项目也要有。入浅海者得鱼虾,入深海者得蛟龙。希望小学培养出的是小学生,环航培养的是视野更加宽阔的大学生。
  齐鲁晚报:您曾说,人们对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由此折射到了教育身上,那大学生环球航行是您对这种教育思维的突破吗?
  毕淑敏:我不过是尽一点微薄之力。能达到什么效果不知道,尽力而为吧。现在,海大校方和船方已经建立了联系,万事开头难,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