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言土语
扎裹扎裹与擀热剂子
  • 2011年11月24日  作者:
  • 【PDF版】
  □陈正宽
  
  潍城方言,人染小恙,谓之“不济”,也叫“不如坐”。“不济”是说精力不支,有病之初起,支持不住之意。舒坦,潍县话叫做“如坐”,如坐,当然舒服。试想,干活久了,坐坐歇歇吃袋烟,喘喘细气,又舒坦,又如坐,惬意极了。生了小病如感冒,不好受,因谓“不如坐”。词义再行扩展,人受点小小外伤,搽搽红药水,扎扎裹裹,潍县方言叫“扎裹”。有扎有裹,又扎又裹。于是,由小包扎引申开来,生了病看医生,也叫“扎裹”了。请看对话——
  甲:这一个多月,我光不如坐。
  乙:不如坐,也不看看?
  甲:看来,说血压高。
  乙:血压高,得赶快扎裹。
  甲:扎裹来,正服着降压片。
  乙:对,扎裹慢性病,坚持常年服药,最要紧。
  扎裹一词,由小外伤的“扎扎裹裹”,引申出修理修理的意思来,并且可以再度引申出“教训教训,惩罚惩罚”的新义项。它还有个同义词叫拾掇。比如,你这小子休得无理,如若不识抬举,看我不狠狠扎裹你!再如,他的警告我没听,三天以后,叫他把我好一个拾掇。即今看韩国进口片,台词中“看我不修理你”,此中“修理”,与潍县方言中“扎裹”“拾掇”,完全同义。潍县方言把“虐待”叫“蜇啄”,是把虐待的意义高度形象化了——你想,像蝎子一样地“蜇”,像啄木鸟一样地“啄”,又蜇又啄,人何以堪。
  和人开玩笑用恶作剧手段,不顾后果,致人尴尬,潍县话叫“烤薯”,时髦词叫“恶搞”。薯者,甘薯也,也叫红薯、白薯、红苕,山东叫地瓜。怪不怪,地瓜块,惟独“烤薯”叫薯卖。只缘烤地瓜,一是用火烤,二是边烤边用手捏,以催其熟。这对被“烤”的“薯”来说,真是比“蜇啄”更“蜇啄”了,所以恶作剧叫“烤薯”。
  潍县城包包子,以面而言,有烫面的、发面的、死面的三种。死面的,用温水和面,不用引子。发面的,使引子。烫面的,也不用引子,但须用开水烫面。烫面包子,须等面凉下来再包,如若心急,擀热剂子,非烫着手不可。
  这个词的引申意义是,人家忙活得不可开交,你不分死眼活眼,火上浇油添忙活,人家不悦,便反唇相讥:“什么时候不能操持,非得延着这时候来擀热剂子不可?”在潍县方言中,“擀热剂子”有添忙活、火上浇油、肉头、不长眼色等义项。
  潍县话对阿谀奉承,说随话,叫“光泥板”。“光泥板”,源于建筑工的“抹墙皮”,抹墙,潍县方言叫“光墙”。光墙皮的特制工具,是用薄钢片制成的泥板。泥,普通话读尼,方言读迷。灰泥上了墙皮,须用泥板压实光平,滑溜出光。引申到比喻奉承人,到了溜光水滑、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实,阿谀奉承、抱粗腿,也不仅仅止于“溢美”、“抬举”、“供奉”而已。说随话,得便帮闲,见缝插板,也是一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里的地主闫恒元,身边清客有的是,闫恒元说,公鸡能下蛋——,清客则对上“亲眼见”;闫说,砂锅子能捣蒜——,清客争说“捣不烂”。潍县方言,也把说随话叫“兜缝子”、“使小抹子”。当然,光泥板也有个“度”的问题在,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公则短,当适可而止。“光泥板”过了量,叫做“蹭皮”,即翘了皮,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要让墙皮既能光住,又要光滑,既不蹭皮,也不粗糙,这就看诸位清客“帮闲”的本领是不是老到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