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味理财实为揽储乱战
银行5%返利拉客,挑战存贷款利率“半管制”
  • 2011年11月29日  作者:
  • 【PDF版】
  □“即日起出售系列理财产品,期限30天,收益率最高达5.2%,5万起购。”
  □银行竞发短期高息理财产品争抢资金,国内银行利率“半管制”局面遭挑战。
  据新华社上海11月28日电 “即日起出售系列理财产品,期限30天,收益率最高达5.2%,5万起购。”临近年终,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对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口头提出停发建议,但记者调查发现,各家银行目前的执行并不一致,揽储乱战短时间内难以收兵。
  “差钱”是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的共同感受,高息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正在挑战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半管制”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这种粗放型经营模式并不可持续且蕴藏风险,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
揽储乱战再起
  今年伊始,多次上调存准率后,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几乎全年无休地依靠发行大量理财产品来揽储。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仅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超去年全年的总量。
  记者调查发现,临到季末,各大银行为冲时点揽存更是不惜代价,成本一路走高,某国有银行对1000万元以上的存款许诺千分之二的奖励,而且只需在银行里停留几天,纯粹为季末平头寸使用,此类情况在年底更是愈演愈烈。“最近银行里有几个大客户明确表示要把存款转走,因为别家银行开出的奖励条件更丰厚,最高可达千分之五。”一位银行客户经理透露。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公开表示,各家银行多靠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争抢资金,提高存款,压低存贷比,理财成为变相揽储,有悖代客理财的本质。
  银监会自7月初就开始加强银行理财市场的整顿,建议“慎发”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9月30日又发文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揽储。近期,刚上任的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重申,要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告诉记者,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票据信贷类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然而在这些产品中真正在为投资者理财,保值增值的不多,部分银行采用“银银合作”或“银信合作”的模式来变相放贷。
  此外,持续上演的吸存大战导致的“冲规模”不仅会使银行存款波动剧烈、稳定性差,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佘闵华表示,银行还未适应“日均”指标的监管要求,季末、月末依然会调动资金来帮忙冲时点,如果银行依据季末的存款量来制定资金运用方案的话,易产生失真情况,所以银行揽存还需理性对待。
利率市场化方能治本
  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68亿元,而人民币存款同比减少2010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银行存款减少,未来各家银行争夺存款的竞争局面将愈发白热化。专家指出,依靠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揽储只是暂时行为,未来还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蹴而就。应通过试点的模式,从点到面,逐一覆盖,比如可以首先考虑在民间借贷成本较高的地区推广,另外也可在机构治理水平高、资质优的小银行先行展开。  此前,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不少人士担心这将会冲击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数量和收入。
  郭田勇进一步指出,虽然银行高息揽储的格局可能短时间内还难以扭转,但随着《办法》的实施,目前鱼龙混杂的市场将得到规范,揽储目的性强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将有所收敛,且部分产品也将有望回归正道,真正为百姓财富保值增值所用。他强调:“整顿只是治标,治本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突破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