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 2011年12月01日  作者:
  • 【PDF版】
  ◆书名:《救命饮食》 ◆作者:T·柯林·坎贝尔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提要:
  弗雷明汉心脏研究计划可说是史上最知名的一项研究,但美国在过去60年里,还曾进行许多其他的研究。早期研究的结论都是:美国人罹患心脏病的比例居全球之冠,这点值得美国人提高警觉。
  在1959年的一项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人,其心脏病例非常少见。别忘了!中国农村的心脏病比例也很低——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为中国男性的17倍。
  为什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容易罹患心脏病,但许多其他国家的人相对而言却安然无恙?答案很简单:死亡,是食物造成的!只要是饱和脂肪与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用量较少而全谷类与蔬果的摄取量较高的文化,患心脏病比例就会较低,也就是说,这些文化多靠植物性食物维生,而美国人则多倚赖动物性食物。
  但是,会不会是基因作祟,导致某个族群比较容易罹患心脏病呢?其实实情并非如此,从一群遗传基因相同的人身上,就能看出饮食与疾病的关联,也差不多和上述情形类似。此外,烟瘾也不是心脏病的原因,因为日本男性可能是全球最爱抽烟的人,但是发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情形仍比日裔美籍人士低。研究者在报告中把矛头指向了饮食,他们写道,血胆固醇会随着“饮食中所摄取的饱和脂肪、动物性蛋白质与饮食胆固醇”而增加,相对的,血胆固醇“与饮食中所摄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呈负相关……”
  简言之,动物性食物与血胆固醇浓度较高有关,植物性食物则与血胆固醇较低有关。
  这项研究意味着饮食可能导致心脏病,不仅如此,早期研究结果也勾勒出一样的情景:吃进愈多饱和脂肪与胆固醇(摄取动物性食物的指标),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也愈高。而当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美国的饮食方式时,心脏病的比例也就跟着蹿升。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罹患心脏病既不是基因在作祟,而烟瘾也不是真正原因。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什么是心脏病,也知道影响心脏病的因子为何,但是,罹患心脏病时该怎么办?弗雷明汉心脏研究计划之初,已有医生除了设法预防心脏病,还试着寻找治疗方式。他们以当时最创新、最成功的治疗计划来治疗心脏病,然而,他们采用的,却是最原始简单的技术:刀与叉!这群医生在密切注意当时持续进行的研究之余,也不忘联系到常识。
  他们知道:在动物实验中,摄取过多脂肪与胆固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变硬、硬化斑累积)。吃进食物里的胆固醇,会造成血液中胆固醇浓度提高。血胆固醇高可预告心脏病的发生,或导致心脏病。世界上大多数人皆未罹患心脏病,而这些不会罹患心脏病的饮食文化中,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取都较少。
  因此,这些医生们决定让患者改变饮食,要他们少摄入脂肪与胆固醇。这其中的一名先驱,就是洛杉矶的莱斯特·莫里森医生。在弗雷明汉研究展开前两年(1946年),他就已经先进行了一样研究,“以判断饮食脂肪的摄取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关联”。
  在实验中,他让50名曾经心脏病发的病患维持一般饮食,而另外50名也曾心脏病发的病患则采用实验饮食。他把实验饮食组的脂肪与胆固醇摄取量减少,根据他所公布的样本菜单,病人一天只能吃两次少许的肉:中午是同分量57克的“冷的烤羊肉(瘦肉)配薄荷酱”,晚上也是同分量的“瘦肉”,就算再怎么爱吃冷的烤羊肉配薄荷酱,也不能多吃。事实上,实验饮食所禁止的食物可有一大串,包括奶油浓汤、猪肉、肥肉、动物脂肪、全脂牛奶、奶油、牛油、蛋黄、牛油制成的面包与甜点,以及鸡蛋。
  这种进步的饮食有什么成效呢?维持普通美式饮食的50名病人,8年后只有12人还活着(24%),至于实验饮食组的病人,则有28人还活着(56%),人数几乎是对照组的两倍半。12年之后,对照组的病人已全数死亡,但是实验组却有19人还活着,存活率达38%。
◆书名:《救命饮食》 ◆作者:T·柯林·坎贝尔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