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迷雾”中更急需信息“导航”
  • 2011年12月06日  作者:
  • 【PDF版】
  公众所期待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是跨行业跨部门的。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信息服务,尽可能地共享信息,引导公众做出理性的选择。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连日来,华北平原、黄淮、江南等多地频发大雾天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此同时,不少公共机构的服务能力也面临大雾的考验。因为不可抗拒的天气因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等应急措施固然可以为公众理解,但是信息发布不到位等问题,也让焦急中的公众不免有些抱怨。
  迷雾中不断蔓延的不满和焦虑,并非全是天灾所致,更多的是信息不畅的结果。自然现象确实非人力所能控制,但是在信息时代出现了这种大面积的信息不畅,说明这些公共机构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成熟的应急机制。
  现在不少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其中既有热线电话,也有网站。但是这些机构的性质决定了他们要量入为出,很难拿出大笔的资金独自建设一个足够应对灾害天气的服务平台,即便建成也可能造成长时间的资源闲置。而且,公众也很难记得住不同机构不同的信息服务方式,他们希望在灾害天气中享受到“一键通”式的服务,不需要到了路口才知道前方公路已经封闭,到了机场才知道预订航班早已取消。他们更希望能在灾害天气中享受到公共机构主动提供的信息服务,而非简单的一问一答。
  公众所期待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是跨行业跨部门的。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信息服务,尽可能地共享信息,引导公众做出理性的选择。比如,高速公路某个路段已经出现拥堵,就应该主动把这些信息发布到公共平台上,引导旅客选择其他道路或者其他出行方式,而不能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保持缄默。如果跨行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能够顺利建立,受益的不仅仅是公众,还有参与其中的每个部门,只要公众得到了良好的服务,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形象必然会随之提升。
  但是,如何连接不同部门的信息孤岛,既需要相关机构的主动作为,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主动向公众公布灾害天气中的各种信息,也是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连续多天的大雾是否带来了污染,行人外出是否有必要做防范,这些问题如果能由统一的权威信息平台解疑答惑,猜测和传言也会相应减少。目前,经本报牵线搭桥,由山东省交通厅建设的山东交通出行平台,正在进行积极的尝试。
  茫茫迷雾,只要服务信息能及时、透明,公众就会很快地找到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