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色视域】
皮娜·鲍什
  • 2012年01月14日  作者:
  • 【PDF版】
□韩青

  近来因为工作的缘由,总是在文字与影像之间往返穿梭,常常出现错落与分裂的视觉感受,直到遇到她——好吧,就把同名的书与电影搁到一起来说吧:《皮娜·鲍什》,文字与影像合二为一,世界获得了崭新的统一形象。
  事实上,她真的就是一个崭新世界的创造者,也是一个终极者。书是人物传记,有一个副题:“为对抗恐惧而舞蹈”;电影是纪录片,也是一种特别制作的纪念片。她是“舞蹈剧场”的确立者;当她谢世时,各类媒体最为一致的说法是:“她的离世是世界舞蹈艺术一个时代的结束。”
  记得是先读到她的传记,然后得知她的辞世,再看到纪录片,这种阅读的顺序带来一种奇妙的印象,仿佛从传说到眼见,是因着时光隧道的一次逆返,获得了某种奇迹般的印证与见证。最初,从电视新闻里得知皮娜·鲍什的辞世消息,配发那则消息的画面,即是一个幽灵般的女子在舞蹈着,只是她消瘦颀长的身形,与其说是舞蹈,不如说是在无所依附地游荡——让观者身心无措的,却是眼前一亮的肢体感,仿佛一种突如其来的解放!这种无措感,后来在德国传记作者约亨·施密特的《皮娜·鲍什:为对抗恐惧而舞蹈》(世纪文景出版)里,被概括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第一次接触她作品的观众,不仅是保守的,都特别会呈现慌张失措的反应。基本上全世界观众的反应都类似。”也因此,在国际舞坛上,世上所有的人会被分成两部分:看过皮娜·鲍什的人和没看过皮娜·鲍什的人。
  皮娜·鲍什1940年生于德国的佐林根,是一个餐馆老板的小女儿,五六岁时被带到儿童芭蕾舞剧团,老师对于她形体的柔软印象深刻:“这女孩真是个蛇人。”从此,她开始系统学习古典芭蕾和现代舞,19岁时留学美国,向活跃在纽约的现代舞大师学习,1963年她回到德国,又经过10年的演员和编舞创作实践,从1973年开始,皮娜·鲍什出任德国的乌帕塔尔舞剧院艺术总监和首席编导,着手“舞蹈剧场”的探索,综合舞蹈和戏剧的元素,拓展了舞台的形式。两年之后,她根据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春之祭》创作的同名舞剧引起轰动。此后,皮娜·鲍什继续她的创作方式,陆续推出《穆勒咖啡馆》、《贞洁的传说》、《蓝胡子》、《华尔兹》、《拭窗工》等,在全世界巡回演出,2007年时,还曾经在中国的北京和香港演出。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皮娜·鲍什,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坦然看待这个世界,但现在因为有了皮娜·鲍什对现代舞的创作,他们重新获得了身为一个德国人的自豪。
  区别于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对于天赋的依赖,皮娜·鲍什对于舞剧与舞者的选择,是对于现实的重建,她打破了传统舞蹈、古典芭蕾结构,常常会选用并没有受过职业舞蹈训练的人,甚至是年过花甲的老者,并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她不仅是一个德国历史的继承者,也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故乡的发展者,她不断地改变人们所称之舞蹈的界限,她说:“我跳舞,因为我悲伤”;“我不关心人怎么动,我关心的是人为何而动”;“我并不想激怒人们,我只是想表达我们的感受……”对其作品的评价,曾有人如此概括:“皮娜·鲍什最好的作品都超过三个小时,真的可以说缓慢,缓缓地,重复地表现着残酷;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扔到了地上,她爬了起来;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又扔到了地上,她爬起来了;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再一次扔到地上,她爬起来了;一遍一遍,一次一次。从好笑到由衷的悲哀;男性和女性,永远重复的伤害和被伤害。在剧场上,舞者们吃东西,吸烟,相爱,玩耍,受伤。任何一种动作都可能成为舞蹈。”而她的舞者们对她的回忆则是:“我爱她,但是我也恨她。她太棒了,但是她可以把你整得死去活来。有时候她不在乎你只是个普通人,你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但有时候,她的关怀之深,又达到了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2009年6月30日,皮娜·鲍什与世长辞,终年69岁,此时是周二,前五天她被诊断出患有肺癌,乌帕塔尔舞蹈剧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写道:“就在上周日,她还与自己的舞伴站在舞台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