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崂山非遗节昨日开幕
传统祭海仪式新增蓝色经济内涵
  • 2012年02月06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2月5日讯(通讯员 孙景军 任斌 于志 记者 王笑) 5日,以“保护与共享”为主题的2012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在崂山区世纪广场举行。开幕式上,沙子口庙会祭海仪式不仅完整再现了传统的“请龙牌”,奏祭乐、敬祭酒以及百人齐颂祭文等环节也被赋予蓝色经济的新内涵,在祈求平安丰收的同时,更注重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日,2012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行开幕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支国家、省级高水平非遗队伍,及2万余名观众共同参与了这一场文化盛会。作为开幕式的最大看点,沙子口庙会祭海仪式完整地再现了传统的“请龙牌”。而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以及百人齐颂祭文等环节则被赋予了回报大海、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相比前两届非遗节,本届非遗节汇集了更多高水平的演出队伍。来自北京、河北、陕西、内蒙古、山东海阳等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进行了精彩亮相。北京天桥中幡艺人将霸王举鼎、金鸡独立、封侯挂印等多种花样随意转换,变化自如,幡不离身,竿不落地。“天下杂技第一乡”河北吴桥的杂技节目《狮子舞》、《高椅倒立》,更是充分展示了惊、险、奇、绝的杂技艺术魅力。欢快流畅、刚柔并济的安塞腰鼓则充分体现出陕北汉子的剽悍、虎劲,擂出了“东方第一鼓”的风采。作为“草原文化三宝”的内蒙古长调、呼麦、马头琴,合而为一,展示出浑厚而深沉,洪阔而豪放的草原风味。有着悠久历史的海阳秧歌以其粗犷奔放、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也得到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本次开幕仪式上,除了安排精彩的节目外,节会现场的节日主题元素也十分明显。整个会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舞美设计突出龙年元素,运用青铜器中的龙纹铭饰、各种书法字体的“”字,来展现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文化。另外,全国知名巨微艺术家孙磊现场书写12米长的巨幅“龙”字,中国撕纸书法艺术创始人蒋劲华也以手代剪,表演了“龙”字的撕纸书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