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刨根问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底是谁说的
  • 2012年0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耳朵听出茧子的话,时常是挂在国人嘴边的,常常成为茶余饭后臧否人物的话题,往往给人以无形的压力。
  □鲍震培

  某人酒酣耳热时口吐真言,说我有个女儿,很想找个情人再生个儿子,我老婆也同意我找个代孕母亲。言语间仿佛有一生快意的渴望。无意在百度上看到“中国代孕网”,为了一个“亲儿子”,“代孕母亲”这种新兴职业悄然而起,真不知是该喜该忧。因为事情远不是高科技那么简单,在“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影响下,极易造成婚姻隐患,丈夫找代孕移情别恋。
  在眼下热播的宫廷剧故事里,一遍遍告示天下人,母凭子贵。《还珠3》中,永琪不得不让陈知画生子而堵众人之口,还有《中国家庭》里“掉包”的悲剧,《暖春》里小花的凄惨,《养父》里“弃女”的纠结,《乡村爱情》中离婚的无奈,难道“无后”真的是罪莫大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耳朵听出茧子的话,时常是挂在国人嘴边的,常常成为茶余饭后臧否人物的话题,往往给人以无形的压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让现在越来越多的单身贵族、丁克家庭、剩男剩女们情何以堪?
  不禁想刨根问底,说这句话的是何方神圣?
  原来是亚圣孟子所说,《孟子·离娄上》第二十六章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由此上下文语境看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最不孝的其实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其他两种不孝,在孟子的原话中,语焉不详,不知是指什么。 
  因为对孝道的重视,汉代以后便有对孟子“不孝有三”的解释。一个叫赵岐的儒生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他明确了何谓三不孝,一不孝是对父母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二不孝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没本事挣来俸禄供养父母。三不孝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第三种是最大的不孝。
  可见,此语完全是赵岐的个人杜撰,是对先贤孟子的最大误读。
  “孝道”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奠基石,也是国人眼里一个人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所在。文王百子图、愚公移山寓言的子孙链都表现出国人对延续香火特别强烈的热情。中国家庭中老年人将抱孙子视为极大的喜事,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与其说是乐儿孙,不如说是老人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旺盛延续,实在是为自己的永生而乐。
  与“无后为大”相联系的是男尊女卑观念。近几年我国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男婴超过女婴,必将带来男青年择偶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男性在体力上占优势,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男孩作为主要劳动力受到重视,而在现代社会中,对体力的要求降低,男孩子就不见得比女孩子更有优势了。最近笔者关注了天津卫视《非我莫属》栏目,不少女性求职者在学历、谈吐、能力方面明显高于男性求职者,受到招聘公司和企业的青睐,真正体现了在能力面前人人平等。
  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养老机制的变化,升学难,就业难,房价高,加上溺爱娇惯,使“啃老族”盛行,人们不禁疑问,到底是“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呢?如果是后者,这种“有后”实在是一种“落后”,不但不给国家做贡献,还要拖父母的后腿,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有这样的“后”真不如“无后”!教育子女自食其力,敢于担当,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是比纠结于“有后”“无后”更重要的事。
  
  (作者为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