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传奇】
半世隐士,百年传奇
  • 2012年0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太后与我》 【英】埃蒙德·巴恪思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
  □ 王笑歌
  英国埃蒙德·巴恪思男爵,从1898年来到中国到1944年辞世,在中国居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中国,是他灵魂的故乡,也是他最后的归宿。他少年时倜傥风流,一掷千金,晚年却落拓潦倒,贫病交加。如果不是他临终半年内写的两本回忆录,有谁会知道,他竟然是晚清最赫赫有名的外国人之一。
  《太后与我》中,他披露自己从1902年到1908年,出入于男妓馆、戏院、澡堂甚至皇宫内院,与清朝的达官贵胄相交甚密。与他有染的贵族几乎都是同性恋,只有一人例外,此人竟是个石破天惊的大人物:中国一代专制统治者、1908年驾崩的慈禧太后。
  他在书中的性描写尺度夸张大胆,细节纤毫毕现,连《金瓶梅》、《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作品都无法望其项背。也正因如此,此书招来世人的鄙夷甚至反感。后来出版《北京隐士》一书来指责他行骗的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说,“无论文笔如何有才情,也无法掩盖这种病态的淫荡”,这不过是一个自闭的同性恋的淫秽想象,是他“压抑扭曲的性欲的最后发泄”。这本书成于1943年,2011年首度问世。尘封六十八载,一直蒙受着世人的指责,尽管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人看到书的全貌。
  世人指责他色情,他们只看到他的“色”,看不到他的“情”,就好像世人只看到他的变态,看不到他的才华。
  许多人误解于《太后与我》的中文译名,以为这不过是一名异国青年对一位七旬老妇的畸形情爱。此书其实是一篇描写晚清末世走向衰亡的挽歌,作者的笔触早已伸及畸恋之外;全书字里行间的黍离之悲,也远远超过了一部情色小说的意义。这是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可惜被光怪陆离、近乎变态的性描写掩盖了。
  此书绝非一部露骨猎奇的庸俗之作,在其大胆的文风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对满清王朝灭亡的惋惜以及对慈禧太后的复杂的感情。这是对一个时代的凭吊,是满清王朝末世的历史画卷。透过他感伤的笔触,揭露了满清上层统治者在虚伪的礼仪、道德掩盖之下,那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末世心态,以及在这种颓废情绪支配下的及时行乐的疯狂、堕落的性生活。
  作者是一位世所罕见的语言天才,他对中国文化和文字烂熟于胸,《诗经》、《老子》、《易经》等等其中的典故词句信手拈来。举一例说明:某日慈禧太后赐财物嘉赏巴恪思,他复旨道:“奉恩自上无地见容:恭蒙亲温之词感愧奚似。仰承荫蔽,贱躯尚佳,当效驰驱,答报慈恩于万一也。远臣九叩。”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文字功底深厚,更受过上等教育,这样雅致古朴、字字珠玑的回信,绝不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所能写就。这样端庄清丽的文字,立刻将他的书和坊间的色情文学分了高下。
  有人说他欺世盗名。然而,一个当年的贵公子,有什么理由在主动离群索居半个世纪后,在弥留的病榻上欺世盗名?有人说他变态压抑。然而,仔细品读,每一个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他或澎湃或缠绵的感情。这是个何其天真的人,不懂得任何掩藏,他爱得如此纵横风流,所以才会写得如此肆意汪洋。他只会这一种方式。他不知道他已经得罪了世人,他也并不介意。也许天才是注定不容于世的。不过,这和他的爱相比,又有什么重要?
  所以他说:活过,爱过,夫复何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