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后
  • 2012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70后:陈建文   (东营市人民医院医生)   做好本职工作,讲社会公德就是学雷锋
  70后:马云玲   (东营市消防支队办公室职员)   唱雷锋的歌,帮助老奶奶
  3月3日,在“学雷锋做文明东营市民”活动启动现场,陈建文跟记者讲述了他心目中的学雷锋,“学雷锋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其实做好本职工作,讲究社会公德都是学雷锋的一部分”。
  陈建文说:“学雷锋不要今天来,明天走。做好事不是一天的事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学雷锋,做好该做的事也是学雷锋。比如,做人要符合社会公德,要救死扶伤。”他还表示,学雷锋不是简单的学习某一个人,而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在童年的时候,雷锋是一个专做好事的伟大形象。那个时候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对于雷锋精神提得都比较多。”陈建文感觉,现在和以前相比,这方面的内容提倡的稍微有些少了。但是,社会是需要雷锋精神的,需要积极正面的引导,特别是孩子们。
  在教育孩子方面,陈建文也特别注意孩子在品德方面的成长。平常说话要文明,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这些都是陈建文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 郝文杰)
  小时候对雷锋最先的接触是那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就把对学习雷锋精神的教育通过做好事、拾金不昧这种小事体现出来。
  马云玲记忆里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上小学的时候,她每次上学都要经过一位老人的房子,老人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平时都是一个人生活。她班上的同学就约好定期去老人家里看望老人,东西都是从自家里带,往往就是一个苹果、几块糖,可能最贵重的是买过几个水果罐头,买罐头的钱是小伙伴每天放学后拾纸盒、捡塑料布卖的钱。
  除此之外,大家还约定,每天中午,尤其是有午休的夏季,大家都早早的吃完饭,去老人家帮她打扫院子、收拾屋子,跟她在屋里聊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便由这种小事到一种大爱。有了女儿后,每当有什么公益、慈善活动,像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捐献活动,马云玲都会带着孩子去,平时出租车看到“爱心不找零”的小捐助箱,也会让她投下几角或者几块钱,可能不多,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她懂得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能雷锋对她来说,现在仍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但希望她从小有一颗善良、助人的心,她觉得这就是对雷锋精神的继承。
(本报记者 郝文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