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娱乐有余服务不足
荧屏职场变身“伪秀场”
  • 2012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邱祎
  如同两年前《非诚勿扰》一夜间带火了荧屏相亲类节目,随着《非你莫属》、《脱颖而出》、《步步为赢》等职场节目的相继开播,在一年一度的春季招聘季,荧屏职场招聘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海归女”、“公益哥”、“黄秋生师妹”等头衔取代了“宝马女”、“拜金女”,2012年的卫视荧屏上,突如其来的“职场秀”成为新热门。
  与婚恋节目一样,求职类节目也正在朝“伪秀场”慢慢发展,虽然打着服务的旗号,但本质仍是一场娱乐观众而精心策划的“秀”。业内人士称,职场节目过度娱乐作秀会对求职人形成误导,产生消极影响。
事业加娱乐吸眼球
求职节目数量飙升

  其实,国内电视的求职节目由来已久,央视的《赢在中国》、宁夏卫视与第一财经合办的《职场好榜样》已成品牌栏目。“这些早期的求职节目中规中矩,也很少出现话题人物。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观众提高求职素质,给予求职上的指导。”业内人士说,这些早期节目只能划分到生活服务类,和综艺节目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进入2012年,张绍刚在《非你莫属》里和海归女互掐引发的热潮还未退去,《脱颖而出》里应聘女保镖的美女们在三亚海滩的比基尼魔鬼特训又挑起话题。2月底,东南卫视推出《步步为赢》,加入大型职场招聘类节目的混战,此外,江苏、浙江等多个卫视或推新的求职节目,或者把老节目进行改版,求职类节目数量几乎呈现爆炸性增长。
  求职类节目为何突然火爆?东南卫视《步步为赢》制片人李季表示,限娱令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有需求。“综艺节目主要受众是年轻人,年轻人现在最关心什么,无非是事业和爱情。如果能关注年轻人的事业发展,再加上比较活泼的方式,让不同个性的人同台展示自己,这样的节目想不火都难。”
多情绪少理性
求职节目依然是“真人秀”

  不久前,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中的“海归女”刘俐俐因与主持人张绍刚的“舌战”一夜成名,走红模式颇似当年《非诚勿扰》中的“宝马女”。江苏卫视的职场节目《脱颖而出》为保持优势,与同类型节目拉开差距而定位“冷门职业招聘”,近期推出美女保镖、美女大厨、女模特等职位,参选美女性感火辣,争夺过程明枪暗箭,很吸引眼球。
  东南卫视的职场节目《步步为赢》,大手笔挖来了江苏卫视另一档职场节目《职来职往》的团队,尽管其打出“精英和高端招聘”的旗号,然而仅播出四期,应聘选手就出现了“黄秋生师妹”、“公益哥”等等,已经很难让人相信这还是为年轻人服务的求职类节目。
  对于求职节目和当年的相亲节目一样,这么快就沦为“秀场”,多位求职节目制作人予以否认。李季说,节目的核心还是服务,对大学生求职给予必要的帮助,至于其他的都是辅助手段,不会本末倒置。《脱颖而出》制片人唐嘉也表示,节目事先不会要求选手有多少表现欲,只会为选手安排心理辅导、职业评估,至于呈现出现在的局面,是观众的需要,也是竞争中无奈的选择。
对求职帮助有限
过度包装可能误导观众

  对于求职类节目,山师大文学院大三学生张颖和同学们每周几乎都会看一两个。“因为秋天马上就面临找工作了,所以我们现在对这类节目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谈到对找工作是否有帮助时,小张笑着说,现在她们都把求职节目当综艺节目看了。“太邪乎了,那些求职人的经历,以及和评委的对话,和实际面试差距太大。”
  “电视媒体要有一种担当意识。”智联招聘一名王姓职业生涯顾问对于目前求职节目越来越娱乐化的倾向非常担心。“不能为了眼球效应,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办职场秀节目。现在年轻人的择业观发生了偏差,职场秀节目需要给予校正和引导,使他们找到一条正确的成才的路径。但现在是南辕北辙,对他们的误导越来越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