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治结核病需要普及健康知识
  • 2012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董海蕊
  3月24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21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因为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过低以及不规律服药等原因,一成结核病患者产生耐多药结核病。
  一成病人不规律用药
  今年70岁的李先生家住李沧,去年6月份,出现了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状,家人带他到青岛市胸科医院检查后,确诊李先生患上了结核病。“来的时候,患者的情况比较重,出现了咳嗽、咳痰、咳血、盗汗、发烧等症状。”接诊的胸科医院医教科主任孙丽梅介绍,经过检查,李先生处于排菌期,具有传染性。“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肺内的病灶消失,痰中也查不到结核杆菌,已不具有传染性。”孙丽梅介绍,随后李先生回家服药治疗,由于身体好转李先生回家后擅自停用了药物。9月份,李先生再次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经过检查,患者肺部再次出现了结核病灶。”孙丽梅说,李先生的结核病再次复发,并开始出现耐药性。
  青岛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科王忠东主任介绍,肺结核病人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2-3个星期之后,一般传染性就会逐渐减低,但必须正规治疗6-8个月才能够彻底治好,否则就可能产生耐药,结核病就很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接诊的结核病患者中有10%的病人曾擅自停止用药。”孙丽梅说,一般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会出现好转,各种症状也会逐渐消失,病人会误认为已经治愈,擅自停药后病情会出现反复,并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现在大部分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都是因为不规律用药导致的。”王忠东介绍,如何管理结核病患者,督促其按时规律用药是治疗结核病患者的重中之重。
三级网络捕捉“结核病”
  王忠东表示,结核病患者经过三个月治疗后,身体症状会消失,传染性也会消失,部分病人往往误解已经治愈,就会停止服药。“结核病患者服用的药物也比较多,虽然现在已经实现固定复合制剂,病人一次服药也要5粒。”王忠东说,以前患者服用的药物最多就能达到19粒,而且药物会有副作用发生,尤其是对消化道的副作用比较大,病人往往坚持不下去,或者因为药物数量较多而遗忘用药,病情的反复发作就会导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 
  “一个普通结核病人,治疗周期一般为6月。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周期18~24月,甚至36月,是普通结核病人的3~6倍。”王忠东介绍,一名普通结核病人6个月治疗药品总费用在几百元左右,而一名耐多药结核病人24月治疗药品总费用接近2万元,是普通结核病人的130倍。一般结核病的治愈率青岛已经达到95%以上,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最高的治愈率只有50%~60%左右,也就是说,现有的条件下将有一半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无法得到治愈。
  如何实现结核病患者早期治疗、全程治疗、规律用药和联合用药是保证结核病治愈的重点。王忠东表示,为实现这个目标,青岛建立了“县级结核病防治所—乡镇结核病防保所—村级医生”的三级防治网络,在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起到药物有人发、方案有人定、随访有人查和治疗有人管的目的。
五成以上市民缺乏结核病知识
  “经过调查发现,市民中对结核病知识有所了解的只占45%。”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鹏志主任介绍,有五成以上的市民对结核病知识缺乏了解,这也是造成结核病防治工作比较严峻的重要原因。“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过低也造成了结核病治疗时的难度加大,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也与此有关系。”刘鹏志介绍,尤其是农村患者和儿童患者的家属,敌视心理特别强烈。农村患者往往碍于面子,怕被村里人知晓患有结核病,对上门送药和随访的人员敌视心理严重。儿童患者的家属则是出于对儿童的保护心理,怕孩子被别人歧视。
  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对于结核病患者要尊重,而不是歧视和排斥。只要做到结核病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病情完全可以康复。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有关结核病的知识,23日上午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大润发超市门前的广场上悬挂宣传横幅,向市民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答市民关于结核病的问题。刘鹏志说,今后他们会进社区、学校、工地等场所经常举行这样的健康科普活动,宣传有关防治结核病的知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