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记忆
清明节记事
  • 2012年04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邵勇胜

  家乡有歌谣唱道:年三日、寒四日,正月十五玩二日。意思是说寒食节(即清明节)可以玩四天。其实这四天假期落不到实处,倒不是哪一级政府或家长不让你玩,而是玩不起来。如果不按老传统、老习惯,大伙不齐心地玩,少数人玩个什么意思?再说,农活已进入较忙的季节,务实的农民们还是以备耕备种为主,特别是中老年农民,并没有多少心思去过节了。
  四天的时间,也有大体的安排和遵循,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第一天称大寒食,新坟(即当年葬埋的人)可以添土;二寒食为所有的墓地添坟土;三寒食上坟(即扫墓);四寒食,即清明节,青年男女可以换上新衣服,尽情地玩上一天,仅此而已。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这一天有节日的气氛。
  添土的仪式还有一些记忆,一般都是大清早进行。那是一个后继有人的标志,一个进行传统教育的场合,如先祖们有什么功名或做下了什么功绩,大人们一边添土一边要讲解一番。如祖辈为人平凡,实在没有什么炫耀的,也要对附近的旺祖称赞一番,以激励后代,为祖宗们争气,干出点名堂来,以显示家族的显贵,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添土是认真的,会逐年把坟添得又大又圆。还要在坟顶放一坟帽,家乡叫“坟头顶”。选择做坟帽的草也极为严格。我认为这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父亲说:这是给祖宗们穿新衣戴新帽,千万不能马虎,他们也在盼望着这一天呢。
  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也有踏青的习俗。记得十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小伙伴们会邀几个同龄小子,每人拿两小圆包挂面和两个鸡蛋,到某一户家里去睡一晚上。主人怕冻着我们还要给腾出火炕,大伙摸爬滚打地闹了一夜,几乎睡不着觉。
  天刚露明,主人便把我们叫醒,下好了有鸡蛋的挂面,每人吃一碗或两碗,便成群结队地到离村较近的墓地里去折一些松树枝子,在一个村的十字路口点燃。松枝有油性,容易着火,于是冒着浓烟,冒着火焰,又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时围着一大圈的人,他们烤手烤脚,并围着火焰转圈,口中高高地用调侃的语言喊着:烤手烤脚,光棍子娶上老婆。烤脚烤手,一百天不冷。大家尽情地玩上一阵,也就各自回家了。
  成年人也有踏青的习惯,不过不再是什么鸡蛋和挂面了,而是凑在一块喝酒,多是凑份子,有的拿酒,有的拿菜。所谓菜也多是鸡蛋和粉皮,有时也出一两个醉汉,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时间消磨到很晚,因为年龄关系已对玩通宵不感兴趣,就你早我晚地各自回家了。
  村里有扎秋千的好传统,最简单的秋千是用四根高檩条相叉扎起,中间放一横梁,用木轮大车上的长套做吊绳,那种绳又粗又壮,很少出危险。一架秋千除了一双铁环,几乎都是农用物资组合而成。我惊叹祖先的聪明,能就地取材非常节俭,若动辄摊派花费,是很难延续的,是没有生命力的,那是官办的特点之一。
  扎秋千的举动,也多有几个积极分子提议,然后大伙分头去做,行动起来干净、麻利,很快便会扎成。村中有些特殊人才在这时也大显身手,比方说爬杆,一般人就办不到。村中有一个自然小广场,那是扎秋千的老地方。清明节那天,全村的青年男女便穿上了新衣服,到小广场里去驱秋千,一个一千多人的村子围了七八百人的样子,也算小人山人海了。
  驱秋千也有一个老规矩,女孩子们多是两人对着面驱。每年都能出现几个驱秋千的高手,她们驱得高,姿势也优美,再加会打扮,她们每次驱秋千是很受欢迎的。驱到渐高时,衣服角便飘起来,长辫子也甩了起来,就像两只花蝴蝶在飞舞,这是小广场里气氛的高潮,是为她们欢呼的时刻。这些女孩子们的表演,令同伴们羡慕,男青年们评说,老年高手们称赞。小伙子们也有高手,凭着韧劲和技巧能驱得和横梁几乎一样高,(人称驱平了梁)。这也是一种硬功,是他们大出风头、备受称道和佩服的一招。秋千表演高潮过去后,男女青年们便蜂拥而上,你争我夺,热闹非凡,有时老年人也会坐到秋千上,让子女们牵动吊绳过一下当年驱秋千的瘾。
  人们尽情地欢乐一天,也感到疲劳了,各自带着余兴,带着无穷的回味,各自回家享受父母备好的粗粮细做的晚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