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杜甫很忙”遮了眼
  • 2012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蒋兆和 《杜甫像》
  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杜甫突然间爆红网络,这都源于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画像涂鸦后上传网络,引发“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的杜甫形象,时而持枪挥刀,时而歌唱舞蹈,时而变身为各种动漫人物,俨然无所不能。在“杜甫很忙”被追捧的背景下,又有多少人知晓《杜甫像》是出自于谁人之手?我们不妨抛开“杜甫很忙”的盲目与喧嚣,了解一下名作背后的故事。

蒋兆和先生与他的《杜甫像》
  杜甫画像是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中《登高》的配图,由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绘制。画面中,杜甫侧身坐于石头上,微微昂首,面庞瘦削,双目凝望远方,长眉、胡须以及帽子的系带随风向后飘扬,诗圣骨子里的清高之气、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尤其是,蒋兆和在题款中引用了两句杜甫的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又自题诗:“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使得杜甫那种心系天下安危、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纸上,形神兼备。
  《杜甫像》画于1959年,蒋先生更是凭此画荣获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此画之中,蒋先生改变了传统绘画中塑造人物的概念化倾向,以白描加皴的手法,结合素描的明暗法,着力刻画了杜甫的面部表情特征,衣纹极为概括,寥寥数笔。线条刚韧劲健、转折分明,用笔大胆粗放、挥洒自如。读罢此画,不难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却又压抑无奈的心境,整个画面充满悲愤、凄凉之感。如今,此画存放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馆藏重要文物而珍藏。

画由心生
  在众多描绘杜甫的画像作品中,蒋兆和先生这幅于1959年绘制的杜甫像尤为传神。不经意地将杜甫像与蒋先生的照片对比,竟有几分相似:那双眼睛,同样的棱角分明,颇具深邃的洞察力;身体同样瘦削,却掩藏不住即将爆发的力量。笔者认为,这种容貌的趋同不免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二人虽一人为诗、一人为画,但同样都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来反映个人追求,在本人眉眼之中便少了几许浪漫主义的轻盈,多了几分现实主义的凝重与沧桑;二是,杜甫忧国忧民,有所担当,而蒋先生又何尝不是?

《流民图》:呼唤正义与和平
  谈及蒋兆和先生,就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流民图》。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10月,蒋先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幅高2米、长27米的长卷。通过一百多个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浓缩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蒋先生在创作此画时,北平还处在日伪统治之下,为了避过日伪当局的注意,他将大画分割成单张小图,边画边藏,使人无法了解到画卷的全部内容。创作期间,蒋先生还四处奔走,逐一找模特儿写生,在难民、工人、农民、知识阶层当中寻觅适合的形象。他将胸中压抑着的屈辱化作如疾如风之行笔,终得反战巨作《流民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幅《流民图》是唯一直面表现战争难民的巨作,更被誉为中国水墨人物画巅峰之作。   (刘莹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