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徽州猴
  • 2012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太生
  在徽州旅行,小商贩推销一种挂件:一根细绳上穿着三只猴子,上面一只捂嘴,中间一只蒙眼,最下面一只遮住耳朵……中间打着结,阻止相互之间滑落。
  龇牙咧嘴的猴子,一只爪子紧攥藤蔓,腾出另一只爪子,做着令人发噱的搞怪动作。大意是告诉你: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听的话,不听;不该看的事,不看——这是徽州古老的吉祥物,也是徽州人的处世规则。
  猴极善于察言观色。《搜神记》里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还在哂笑。于是,楚王命神箭手由基抚弓,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
  猴亦善解人意。我想到古代文人的宠物——墨猴。那种猴,大如拳,两眼烁烁有光,能蜷缩在笔筒中盘曲而睡,置于书案间,主人叫它磨墨,只要将笔筒轻叩数下,它就飞快地蹦跳而出,跪在砚台旁边,先用前爪捧墨,然后慢慢地磨,直到主人叫停为止。
  细看眼前这串徽州猴,面目表情清晰可见,似乎还能隐约看到它敏于攀缘的凹凸肌腱。棕褐色的微雕,大概是用木头雕刻,又似随意抓一把陶土捏塑,猴身上间或沾些岩土及树丛里零星的草叶。
  哪些话,不说?哪些话,不听?哪些事,不看?过去是风月男女、掠人财物的事,现在是虚假广告、商业机密、别人的隐私。小时候,老人叮嘱,搬弄是非的话不说,谎话、假话不说,别人坏话不说。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可小孩子管不了这么多,童言无忌,高兴时手舞足蹈,悲伤时涕泪横流。这一点,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讲得最真切:“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
  日子波澜不惊,可小孩子并不安生。闪转腾挪,顽似皮猴,动如脱兔,多像李白的《秋浦歌》:“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你看,那几个小家伙放学不回家,野在外面戏耍。所以,徽州人把小孩子当猴,头上顶着用柳条和油菜花编织的草帽,上树掏鸟蛋,下溪摸涧鱼,多像懵懂的调皮猴。
  文字是镌刻在石头上、写在竹简上的。徽州人把人生感悟巧妙地写在玩具上,串在猴子身上,就像给孩子品尝一枚岁月橄榄,让他们慢慢咀嚼。以至于后来,不管徽州少年走多远,文化和心理的归属感中,一直把自己当做一条船,纤绳的那一端系在徽州的码头。
  徽州猴有禅意,玩具中寓含劝世的味道。想当初,徽州商人初涉职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像这样将乡间的一句俗言俚语制成一件挂件,每天悬挂于窗檐、书案边,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