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唤醒大运河记忆
土桥闸、七级码头,诉说消逝的运河繁华文/片本报记者凌文秀
  • 2012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土桥闸遗址全貌
  七级码头渡口全貌
  土桥闸底积了一汪碧水,几只鸭子在水中自由徜徉。
  1901年,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断航。土桥闸、七级码头开始沉睡。2010年,南水北调东线穿越,唤醒了尘封的运河记忆。现在,土桥闸正被赋予新的水利使命。 
  ◎公元607年,连接杭州和涿郡(河北境内)的永济渠开凿,穿越阳谷、东昌府区、临清三地。 
  ◎公元1289年,元朝开通会通河,现在,国内现存唯一一段元代会通河位于临清境内。 
  ◎1901年,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断航。
  ◎2010年,南水北调聊城段主体工程开工,工程也穿越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三地。部分老运河河段被纳入路线。
  ◎2010年8月到12月,发掘土桥闸。
  ◎2011年4月到5月,发掘七级码头。 
  ◎2012年4月13日,七级码头、土桥闸与济宁南旺分水枢纽遗址作为一组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土桥闸底一潭碧水
  在四月的明媚阳光下,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村民许瑞田指着远处几棵榆树说,“我们村叫土闸村,村里有个土桥闸。谁也说不清是村子年纪大,还是闸的年纪大。土桥闸就在那几棵榆树下。”许瑞田身后是南水北调工程队驻扎地,十几米高的挖掘机如同黄色巨人,正在给老运河河道疏通筋骨。施工队员的帐篷距土桥闸遗址不足一里。 
  文物档案这样记载,土桥闸建于明成化七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至1840年由运河管理机构(河道总督)管理,是当时运河上重要的水利设施。 
  时值暖春,记者看到的土桥闸也添了几分暖意。四周没有水流汇入,土桥闸却因较深,闸底积了一汪碧水,几只鸭子在水中自由徜徉。青石堆砌成的土闸,闸门、墩台、东侧的月河及运河两岸的进水闸、减水闸等,结构依稀可见。
南水北调“收编”土桥闸
  土桥闸四周散落着众多一米多长的大青石。闸上部和燕翅部分有些受损,很多大青石脱落。“这是发掘后的面貌,发掘前,大部分埋在地下。”聊城市文物局副局长吴明新说,“省文管所已经制定了土桥闸保护规划,主要是将土桥闸修复原貌,清理周边垃圾。” 
  身价贵为“十大发现”之一的土桥闸却并不仅仅处于受保护的位置,还将承担新的水利使命。
  “河道拓宽标准是宽60米,深6米。可土桥闸闸口宽6.2米,深7米。土桥闸东侧开挖了一个暗涵,与闸口共同分担水流量。”附近南水北调施工队负责人梁先生说,百年古闸将在南水北调工程上重生。
一座保存完整的古码头
  七级码头发掘前已全部埋入地下。循着记载发掘,青石板的老台阶得以重见光明。
  一个长方形大石板铺成平台,连接着石砌台阶状慢道,顺着台阶下行,还能发现水边河滩木桩的遗迹,这就是七级码头,位于阳谷县七级镇。站在平台上,仿佛能听见古运河畔伴着水声传唱的运河夯号,仿佛能看见客商们南来北往的身影。
  码头东侧紧邻一条属于市级文保单位的古街,古街非常狭窄,宽约1.5米,路中间平铺约半米宽的大石板,两侧分布着很多小碎石块。虽然古街一直有居民居住,但街道两侧的店铺遗迹,依稀可见昔日运河重镇的风采。
  聊城著名田野文物专家孙淮生参与了七级码头的发掘。“运河山东段迄今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码头。七级码头是明、清两代莘县、阳谷、东阿等地漕粮北运的起始码头,因渡口有七级石阶,故名七级,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水工设施。”孙淮生说,“发掘出的一块《重修渡口石磴碑记》石碑记载,现在渡口石阶曾在乾隆十年(1745)由民间集资重修。”
  目前,七级码头的保护规划正在制定,能否继续使用还不能确定。
很多运河码头、闸还在沉睡
  两处发掘都出土众多文物:土桥闸附近河道中出土了瓷器、陶器、铁器和铜钱;七级码头出土了陶瓷器和铜器。“出土文物都在省文保部门研究,之后将交由出土地保管或展览。”吴明新说。
  “聊城已知的运河码头有4个,大小闸有14个。这两处不一定是最大的,也不一定是最古老的。”吴明新说,“靠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机缘,才有机会掀开尘土、重新面世。还有更多码头、大小闸等待我们去挖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