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骨折后在家授课的山区教师李新连
“误庄稼只一年,误孩子一辈子”
2014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儿子高中时的《现代汉语大词典》被李新连当成了宝贝。
     29日,本报报道了沂水县沙沟镇小崮头村小学教师李新连在不慎骨折后,为不耽误孩子们复习功课,把课堂搬到家中的故事。报道发出后,引发不少读者点赞,本报记者再次探望李新连,把读者的祝福带给他。李新连气色挺好,在聊天过程中始终平和地微笑,他称自己只是农村的草木之人,骨折后在家里开课也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事情,对大家的厚爱深感“受之有愧”。

  文/片 本报记者 肖龙凤                              
“大家的赞扬 让我多少有点尴尬”
  记者:当时怎么想到把学生叫到家里来上课?
  李新连:就是赶巧了。出院后的第一周还没有这么做,是由我的同事帮助上课和照看。后来有学生家长来看望我,聊到快要期末考试了,我就提出可以让学生来家里上课,家长也同意,于是就这么做了。另一方面,安全也是一个问题,二年级的孩子正是活蹦乱跳的时候,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了我们,就得尽心给看护好。
  记者:您这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没少耽误地里的农活吧?
  李新连:每天早晨和晚上,还有周末的时候,我有空就去干农活,但教课任务重的时候就顾不上了。孩子的学业不能耽误,庄稼耽误了只是一年不丰收,小孩学习耽误了就是一辈子。
  记者:不少人看了我们的报道后都在赞扬您,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李新连:这让我感到多少有点尴尬,这么做只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换作其他老师,他们也会这么做。像以前学校没有炉子的时候,要是冬天太冷,有的老师就把课堂搬到家里。

“自己有一桶知识,恨不得给学生两桶”
  记者:当年您刚开始教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李新连:我高中毕业后回到了村里,1978年村里小学缺一名教师,我经过考试选拔成为这里的民办教师。那时我感觉既高兴又紧张,紧张是因为我没有教学经验,怕教不好孩子。幸亏有我的小学老师李墨林在。
  记者:李墨林老师教了您很多东西吧?
  李新连:我上小学的时候他教了我好几年,等我当老师了,他还是我的老师。他那时候已经教学十几年了,教我怎么备课,怎么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步骤,怎么批改作业,没有任何保留。现在他去世得20多年了,我很感谢他,也很怀念他。
  记者:教师也许是最无私的人,迫切希望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们。
  李新连:是这样的,要是自己有一桶,恨不得掏给学生两桶。
“我是农村草木之人,没啥大本事”
  记者:听说您早年教书的时候常常步行很长的路,搭车去县城买书。
  李新连: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教辅资料只有一本《新华字典》,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得有更多的教学资料才行。有时间的时候我就走上几十里路去坐车买试卷、辅导书。那时候没有手表,只记得有时出门天黑着,坐上车时太阳也出来了。
  记者:您这本《现代汉语大词典》看着很旧了。
  李新连:这是我儿子高中时候用的,他不用了我就拿来用了。学校里还有一本,我用30年了。当时我花了五块四毛钱,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就一直用着,现在封皮都掉了。
  记者:您教书这么多年,对自己、对孩子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李新连:我就是个农村的草木之人,没什么大本事。当老师就是一个良心活儿,我这些年也都平平淡淡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这里的小孩,本来就处在大山里,如果再没有知识文化,干什么都干不好。我就想让学生多学点知识,顺利走出大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