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好工作,回家当猪倌
胶州小伙大学毕业进军乳猪行业,立志“养出不一样的猪”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3日讯(记者 刘震 通讯员 高玉贝) 2007年,青岛胶西镇小伙儿张超大学毕业之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不错的工作、回老家当起了猪倌,在近几年并不景气的生猪市场打开了一片天。如今,张超的养猪场年出栏量达到了近2000头,并在上月从广西引进了品种香猪并注册商标,打算进军乳猪市场。
  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胶州市胶西镇青岛超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得知张超正在一位社员家中替母猪接生,记者随即赶往现场。“这头猪难产,不知道能不能行。”养猪户老张说。旁边一头身体巨大的母猪正痛苦地叫着,张超则当起了“接生婆”。一顿饭功夫,15只小猪顺利产下。“这没啥,上个月我给一头怀着21个猪崽的母猪接生。”张超一边擦汗一边说。     
  张超今年27岁,毕业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7年前,他力排众议辞职回乡办起了养猪场。“我和老婆是同学,都是学畜牧的。”张超说,他是农村孩子,非常习惯农村的生活,所以选择了回老家创业。
  创业7年来,张超从一个只有三头猪的小养殖户发展成为拥有年出栏量达到近2000头生猪养殖场的养殖大户,并建起了合作社。“近几年,生猪价格一直不稳定,很多养殖户都干不下去,但我们一直在发展。”张超说,凭借生猪的质量和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张超在养殖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了下来。由于专业知识过硬,张超很快就干出了名堂,周边养猪户遇到疑难杂症都找他。
  上个月,张超从广西空运来30头巴马香猪的种猪,并注册了“金郊县”的商标,准备进军乳猪市场。“巴马香猪的膘很厚,食用的话口感差一些,但我进行了改良。”张超说,他通过多喂青菜,少喂玉米的方法为食用香猪减膘,从而减少香猪肉油腻的特点。“今年年底就可以大批量出栏。”张超说,一头香猪烤熟之后大概20斤左右,价格目前还没有定出来,他打算定位为中档,让大部分普通市民可以消费。“我的目标就是要养出不一样的猪。”张超笑着告诉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