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花絮:
三大关键词看“精准扶贫专项招聘会”
2016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招聘会活动现场很热闹。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应聘者激情澎湃,招工单位求贤若渴。记者通过仗义、人性、气质等三大关键词,带读者回顾一下上千名求职者与35家企业之间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王龙 吕振柱       
  老板“仗义”
五年内不辞退贫困户

  在招聘会现场,王女士几乎跑遍了所有的摊位。每到一个摊位她都会小心翼翼地询问“您公司有考核标准吗,如果不达标是不是会被辞退。”王女士谈到,家中有卧病在床的父母,孩子还在上小学,自己又没有技术,她怕自己工作不达标被公司“嫌弃”,所以才会在求职之前先了解一下。 
  询问过程中,企业回复各有不同。王女士说:“好不容易找个工作挣点钱,要是再被辞退了,还得找新工作,太麻烦了。”随后山东恒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义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刘义承诺他们公司五年之内不会主动辞任何退贫困户。刘义说:“相对于其他家庭,贫困户的不稳定性要大一些,我们至少要在工作上保证他们稳定,他们工作稳定了,生活情况才会逐渐改善。” 
  之所以五年为期,刘义有自己的想法。他谈到,他们公司已经落户玉皇庙镇6年了,公司运行早已步入正轨,员工的升迁机制也已完善。贫困户一旦成为他们公司员工,通过自己努力,在技术和待遇方面都会得到较大改善,五年可以使不少人“脱贫”。而有些人在五年的过程中没办法实现自身价值,那么证明员工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少公司对刘义的做法表示赞同,他们觉得当老板要“仗义”,帮助贫困户脱贫是一项长期工程,企业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企业“人性”化
工资中有“贫困基金”

  记者穿梭在整个招聘会现场时,发现不少企业的福利待遇很诱人。长期工作稳定后,除了正常的五险一金等待遇外,很多企业还设有“贫困专项基金”。有的企业在正常工资标准之外,贫困户每个月有200元的专项基金;有企业为贫困户设有“行孝基金”,给员工父母每个月100元的补助。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说:“日子再难也不能苦了父母,所以我们有专门的钱用于保障员工父母的生活,每个月直接发放给老人。” 
  丞相印刷公司在招聘会现场人气“爆棚”,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发放了100多份宣传单页。30人的预招名额,足足有150人报名。单看丞相公司的工资水平,和其他公司没有较大区别,但是福利待遇上却藏有“玄机”。记者看到,他们的待遇中赫然写着“培训期间,有50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公司负责人王先生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养老补助,让员工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求职者高“气质”
不看收入看收获

  来自西甄村的90后小袁,在招聘会上更倾向于啃一些“硬骨头”。用小袁自己的话讲,什么工作技术含量高就找什么工作。小袁说:“要想日子过好了,还得学会一门手艺,通过自己努力,日子才能好起来。” 
  小袁说,在村里有些人靠种植大棚富了,有些人靠外出打工日子好了,还有很多人靠修车、电焊等技术活从温饱开始走向小康。而很多像他一样的贫困户,仅仅靠着种庄稼很难改变现状。小袁说:“要是我今天只是看工资就选工作,万一有一天我的工作出现波动,那么我极有可能回到原样,而如果我在公司里学到了一身手艺,即使工作变动了,我可以选择的余地还有很多。” 
  最终小袁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一家手工艺加工公司。小袁说:“我边工作边学习,等我学会了就单干,到时候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挣钱。”小袁在招聘会上看到很多企业要求学历较高,在遗憾没有好好学习的同时,他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农村人要想改变现状,还得好好学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