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影院看电影
2018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陶玉山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还没有全面普及,市民娱乐项目匮乏。有些地方,譬如笔者居住地南辛庄附近的部队营区八团、通讯营等每周会放映一场露天电影,露天看电影虽然满足了看电影的欲望,可是,不尽如人意之处多多。首先环境比较吵;其次,放映的影片几乎是看了好几次、一些台词都能倒背如流的老片子;而有空去电影院里买票看电影则成了大多数人丰富业余生活、开阔眼界的一个重要事情。
  那时距离我家比较近的电影院是红星影院(后来改回原名明星影院)。红星影院在经六路和经七路之间纬十二路的西边,青砖墙面,坐西朝东,三层,正立面为传统的大屋顶形式,平面呈“工”字形,中间部分向内微凹;一层前厅入口的上方建有一前伸的平顶遮雨平台。整个建筑造型看上去古朴典雅、端庄大方,极具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些公共设施建筑的风格,时代特色鲜明。在楼房很少的年代,红星影院是当时十二马路很有名的地标式建筑。如果你向人打听路,对方会说,你沿着红星影院往东或往西走,大约多少米就到了。
  作为居住在济南西部的人,当时没有特殊情况,看电影都是去红星影院。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在电影院里看,是当时的学生,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初中生的愿望。可是,看电影是需要花钱买票的。平时大家看电影是一毛二一张票,赶上宽银幕或彩色的电影,还有上下集的,得花两毛五。现在看来,几毛钱微不足道,可当时普通工人一般月收入只有三四十元钱。别的不说,六分钱就可以买个烧饼,一斤花生油不过八毛五。作为我们学生,一般都是没有零花钱的。喜欢看电影就像喜欢玩耍一样是天性,我们就想方设法满足欲望。课余时间就在电影院入口处转悠,看到检票的和熟人说话,或没有留神,就悄悄地快步进去。当然,成功的次数是和被逮住的次数不成比例的。逮住后挨一顿骂,甚至被踢几脚都是司空见惯。更多的时候则是转悠了好长时间,电影早就开演了,还是没有机会进去。只好带着些许失意,慢吞吞地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1978年的冬天,一部上下集的印度电影《流浪者》在我国上映,空前轰动,一票难求。“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句台词,不长时间就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经过口口相传,更是勾起了人们一睹为快的念头。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家观看的要求,每个影院不得不加放场次,甚至深更半夜都安排了。观众平时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对两毛五一张的票价却根本不在乎,如此慷慨大方很少见。
  尽管过去了整整四十年,至今我还记得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是当天的最后一场、午夜将近一点的时段。三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完,几乎到了凌晨四点。随着看电影的队伍一路西去回家,漆黑的夜里响起了《流浪者》主题歌《拉兹之歌》跑调的声音,抑制不住亢奋的我虽然记不住歌词,但也随着大家哼起了那格外喜欢痴迷的音乐……
  可惜的是,后来,这座先后被济南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公布为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建筑先是成为饭店、洗浴中心,后又成为烤鸭店等。这两年已经关门停业,成为一处闲置的建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