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南美白对虾核心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 终结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种虾受制国外的局面   本报济南10月15日讯(记者 王瑞超) 通讯员 王 超)南美白对虾核心育种技术在山东取得重大突破,预计到2022年,达到年产100万对优质种虾的能力,可实现对全国的南美白对虾种业供给,终结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种虾受制于人的局面。   据了解,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潍坊、青岛启动建设南美白对虾种业基地,达到年生产30万对无特定病原优质种虾的能力,可满足我国北方南美白对虾养殖需求。到2022年,达到年产100万对优质种虾的能力。    南美白对虾是全球单一产值最高的海水养殖种类,因其物美价廉、老少咸宜,拥有巨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但是,长期以来,南美白对虾的育种技术,被国外少数几个国家几个国家控制,我国种虾的年需求量超过150万对,苗种年需求量超过6000亿尾,完全依赖进口。   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2011年起,组合30多个引进种质资源群体,创新研发出核心育种技术和制种技术,在青岛等地培育出“壬海1号”、“海兴农2号”2个国家级新品种;突破了种虾循环水养殖、健康微生态系统调控和繁育性能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无特定病原种虾养殖关键技术,具备了大规模扩繁优质种虾的技术能力。   目前,我国南美白对虾年产量15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600多亿元;2017年山东省年产量13.3万吨,产品产值66.5亿元。南美白对虾核心育种技术的突破,对我省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预计到2022年,全省南美白对虾产品产值可翻一番,打造国际一流的南美白对虾“育繁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和种业创新平台,培育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品质优于进口种虾的南美白对虾山东品牌,打破种虾、种苗受制于外国的局面,全面提升我国对虾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项目通过验收 填补国内大规模养殖的空白   本报济南10月15日讯(记者 王瑞超)近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企业共同完成的“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大规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空白。   据了解,凡纳滨对虾是世界三大经济虾种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养殖虾种,目前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该项目攻克矩形养殖池高效集污、死虾及虾壳自动收集、生物氧化塔量化设计与过程调控等难题,首创间歇式回水和变流高效排污技术与装备。通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创制与改进,实现了凡纳滨对虾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新突破。   数据显示,自2013年开始我国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持续下滑,2014年以来我国对虾养殖成功率频频出现问题,例如占养殖总量80%以上的南方主产区连续3年暴发大面积病害,山东部分精养区域发病率达70%。目前中国正式从对虾净出口变成了净进口国,每年须进口100万吨虾产品。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建明表示,虾每生长一次就要脱一次壳。养殖过程中对虾每天大量蜕皮,会造成池内回水和排污系统堵塞;对虾养殖投喂量大,约是同等养鱼生物量的4倍,产生的污物多,水处理系统负载较高;对虾个体较小,不耐水流冲击,所需水流速度要小,不利于排污。   据悉,很多人就认为循环水养虾不是难事,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国内外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但对虾养殖技术的进步速度赶不上病害与环境的变化。目前,工厂化养殖系统发展水平尚处于规模较小和技术不够成熟的初级阶段,缺乏对技术的系统认知和应用,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没有好的案例可供借鉴。而工业化循环水养虾为对虾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和生活条件。它具有占地少、产量高、效益好,可以避免传统养虾方式带来的虾病和水体污染,减少天气对养殖的不利影响,生产方式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虾病肆虐的当下,全程可控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该成果有效解决了环境保护、节水节能、食品安全等水产养殖关键制约问题,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项目还为老旧苗室改造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下一步,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提升工程量化设计水平,达到标准化、智能化,并着手建立行业规范,建立示范点,开办养殖培训班,使水产养殖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