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彦朋
《聊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显示,市委市政府制定7项吸引、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其中,要求市县两级财政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应优先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养。
聊城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进—步完善外地人才居留、出人境、落户、医疗保健、薪酬、配偶就业与子女就学等;支持聊城大学、聊城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与省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以高级工程职业学校、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建设为重点,力争5年内建设5所高水平骨干示范职业院校。
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向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
此外,《纲要》还要求,全市要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健全人才发展保障政策等激励政策措施。
聊城将持续深化实施“水城英才培养计划”暨高端人才培养计划,5年内遴选30至40名水城英才人选予以重点培养,争取培养成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以高端人才为核心,建设形成省级以上支持计划的10个—流创新团队。
以“金蓝领”培训项目为载体,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批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3000名高级技师;5年内,培养50名职业化、现代化优秀企业家,200名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教育方面,5年内遴选50名水城名师、500名学科带头人、5000名骨干教师和50名水城名校长进行重点培养;实施全科医师计划,每年招聘100名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定向为每个重点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输送4至6名临床医师骨干。
此外,全市还将实施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等共10大人才培育工程统筹培养各类人才。
根据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的《“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成立“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工作小组,重点引进三个层次的人才。
第—层次50名左右,主要指两院院士和海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海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在海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55周岁以下,并符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等相关条件;第二层次300名左右,指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及技术带头人或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层次人选30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海外硕士以上学位或聊城紧缺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及实用型技能人才。
针对“533人才计划”,除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及聊城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外,工作小组还将依托市内各门户网站,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设立海外联络处等在全球广揽俊才。
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培养和用好本地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以党校、行政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为基地,切实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
到2020年,在聊城市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力争9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25%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全市各类技术人才达到41万人,高级专技人才2万人;培养国家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60人、市级突出贡献专家100人;5年内选拔市级“首席技师”75名,培养培训新技师2500名;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和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6万人。
此外,为鼓励人才下沉,凡自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和农村基层—线工作的各类人才,人事关系不愿转到工作单位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2年内免费为其实行人事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