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实习教师相处的日子
  • 2010年09月09日 作者:
  • 【PDF版】

    一张保存了近30年的黑白老照片,常常让我回忆起从教40年中的一件往事,更激起我对那几位短暂相处的年轻同行们的思念和祝福。

    □张机

    那是1981年的4月底,十几位山师毕业生在山师英语系崔正勤教授的带领下,来我们济南二中实习。领导安排我做他们的指导教师。我当年已经是一个具有20年教龄的中年教师了,任高二两个班的英语课兼一个班的班主任。我班分来5位同学实习教课,在我与他们相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要辅导他们备课,帮助他们修改教案,听他们试讲,还要经常进行其他交流。通过接触,我也了解了他们各自参加当年高考的不平凡的经历,如今虽然过去近30年了,他们的经历仍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那年我刚好40岁,照片中间最瘦的那个中年人便是我(左三)。5位同学站在两侧,在百废待兴的当时,校园是狭窄简陋的平房教室,一切设施都显得简陋而陈旧,连我们的衣着都是带有时代印记的标准式“涤卡”中山装。

    虽然他们的姓名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其中一位年龄较大的同学才小我几岁,是地地道道农村长大的孩子。“文革”耽误学业后,就老老实实在家务农。但他没有气馁,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白天干农活,晚上油灯下苦读,凭自己的刻苦毅力考取了山师英语系。

    还有一位同学是济南的下乡知青,在文革开始时已经读到高中二年级,知青的蹉跎岁月让他在农村磨炼几年后,回城分到工厂干翻砂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又苦又累,日夜三班倒的工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这一切没有压垮他,为了改变现状,他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苦读,以高分考取大学,赢得车间师傅称赞和同龄人的羡慕。

    “老三届”大都有一段务工、务农的人生经历,社会实践的阅历使他们更加懂得上大学的来之不易。正是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正是由于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所以对上大学尤为珍惜和刻苦,为自己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光阴荏苒,我从教学岗位上退休近10年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载下30年前的一段短暂经历。想必照片上这几位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现在都年近半百,如果在教育岗位上耕耘,当是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实习教师相处的日子
想起我的小学体育老师
孟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邮编:250014   E-mail:webmaster@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15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