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有50多处煤田火区昼夜燃烧,燃烧面积达720平方公里,每年经济损失约40亿元
神华集团工程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管海晏,今年已经75岁,一直以来,他都在研究中国地下煤火,并且出版了几部专著,是业界公认的权威。
“这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啊,以前关注的太少。现在你们来报道,我很开心。”一见到记者,管海晏便这么说。
千年灾害
管海晏告诉记者,在中国北方,厚煤层多,气候干燥,北纬36度以北帕米尔高原到大兴安岭西坡的范围内煤田,都有自燃地火在烧。
“1994年那会儿,正在烧的就有56处火区,十几平方公里。”管海晏说,大部分燃烧的煤层,属于侏罗纪时代煤层,这个时代煤层特点是煤变质程度低,属于烟煤的初期,挥发粉可燃物质多,自燃的燃点也低,所以容易燃烧成大面积的地火。
民政部和教育部联合设立的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所,就设立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办公大楼的6层,武建军副教授在过去的近10年里,一直从事地下煤火的研究。
“使得地下煤火难以控制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比如北方的气候干燥少雨等,以及地下煤火自身的燃烧规律之外,人为的因素更不能忽视。”武建军不断强调说。他告诉记者,最大的危害就是无序管理的小煤矿开掘。
合力扑火
武建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灭火技术尚无重大突破。8年来,他的研究对象并非灭火技术本身,而是摸清地下煤火的规律,为灭火提供指导。
武建军告诉记者,目前煤火控制比较好的地方,是中国的新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有58处火区,新疆就有38处,这还是不完全统计。而当时,神华集团统计了乌海境内的火区,就有18个。
内蒙古乌海地区的地下煤火,有着自己的特点:火区连着火区。不过,这些火区一般是独立燃烧的系统,因为彼此相邻很近,会有热传递效应,更容易加剧火势的蔓延,也更容易导致地面的裂缝,从而使得更多的氧气从裂缝中进入燃烧的煤层,助燃。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武建军说,很多地方的煤火,藏在很深的地方,地表又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只能借助遥感技术。要想精确勘测地下火势和地质构造,则需要地磁技术等复杂手段,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去年11月1日,燃烧了百余年的新疆硫磺沟煤田火灾宣告扑灭,此举每年可为国家减少176万吨煤炭资源的损失。但目前,中国仍有50多处煤田火区昼夜燃烧,每年大概吞噬3000万吨煤炭资源,破坏煤炭资源2亿吨;每年经济损失约40亿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100万吨有毒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