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蓑衣
  • 2010年10月14日 作者:
  • 【PDF版】

    □张洪志

    很早就听说过一个笑话:清朝年间,有个纨绔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某个雨天,农夫身披蓑衣,在田里躬身插秧,而他在书楼上却弄不清那是何物,在干什么,便充作有学问的,随口冒出一句歪诗:“身披蓑衣头顶草,颠达颠达是个什么鸟。”笑话归笑话,歪诗中所说的蓑衣,可是人们记忆里的一件很普通又很地道的雨具。

    我从小长在兖州城里,见过蓑衣而没穿过,十岁时才算认识了它。

    那年夏天,父亲把我送到胶东的表叔家过暑假,比我大几岁的表姐空闲时总是坐在树荫下编蓑衣,我觉得新奇,除了当她的忠实观众,还手里抓着一绺秆细长、中空、不生节、看似野草的东西,不时地问这问那。表姐告诉我:咱山东地儿的蓑衣就是用这种蓑草编制的。它长在沟壑、水塘边,收割回来的蓑草晾干后既柔又韧,压成扁形,就可以拿来编蓑衣了。她还说:“编蓑衣如同做衣服一样,根据不同的身材定个尺码,这叫量体裁衣。编的时候要用心、仔细,编好的蓑衣拿到集市上还能卖一两块钱呢!”她嘴里边说着边从水盆里抓起几片浸着的蓑草,将上半部拧成短绳,下半部留住草叶,用右手一绾,在绳上结一个扣,再抓起几片草拧成短绳,右手一绾,又一个扣,两绳交叉处再打结,并留成半菱形空眼,又在下角接上一绺蓑草继续往下编。如此往复,绳扣连接成的菱形孔洞作为衬里,预留的草头甩在外面一层压一层。经过一缕一缕地编结,均匀结实又不偏不斜的菱形花纹在不断伸延,而表姐似乎也将她的心愿、情感和向往编进了蓑衣中去。

    编一件蓑衣很费时费力,像她这样的快手也得七八天。编好的蓑衣厚实而柔软,样子像一件披风,披在肩上长度过膝,贴在皮肤上的里子既凉爽又柔滑,前襟的几道细绳当做扣襻,穿着时系牢即可。如若再戴上顶竹笠,便算是风雨天的“全副武装”了。

    长大了,读了《诗经·小雅·无羊》篇中“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的诗句,才知道蓑衣的起源很古老。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雨具,可谓资格最老的“中华牌雨衣”了。

    在那曾经的贫穷岁月里,蓑衣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少不了的物件,平日里,悄然挂在泥巴隔墙上,随时待命。从春播开始,蓑衣、竹笠,再加上氤氲的烟雨,就使齐鲁大地的乡村增添了许多韵味。身披蓑衣的老农在斜风细雨中种瓜点豆,因为农事不等人;赶上狂风暴雨,主人披蓑顶笠在护堤或排涝,而顾不上一身的泥水,只是口中升腾着些许慨叹;庄稼该收获了,碰上连阴天,雨伞是派不上用场,都得穿着蓑衣去田间忙活。乡村离不开蓑衣,城里何尝不是如此,别说挑担或是推车,那时候就连铁路上的巡道工,也是披着蓑衣在雨中查路巡道呢!

    蓑衣不仅蔽护着风雨中的人们,在没有风雨的日子,它还把便当送给一代又一代。夏日的夜晚,把蓑衣铺在当街上,望着满天的星斗,享受着凉风的抚摸,劳累一天的肢体就尽情地舒展开了。夜里看秋,守护庄稼,夹着这个像一捆草似的物件,连铺带盖,还是件挺不错的卧具呢!写到这里,我猛地想起,有人说过:“当年独轮车扭秧歌似的扭在淮海战役支前的行列,一件蓑衣,白天是衣衫,晚间是铺盖。”看来蓑衣还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过贡献呢。

    兖州已多年见不到蓑衣了,表叔家村外的那片蓑草也早已绝迹,下雨了,小城的大街上是一片花花绿绿的雨伞、雨衣和雨披。在没有蓑衣的日子里,除了它留下的恋情绕系于人们的心间,还有伴生出来的一些话语和事物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济南人爱把好动、调皮、时常搞点恶作剧的顽童戏称为“蓑衣孩子”;在鲁西南,人们用“狼吃蓑衣———没人味”这句歇后语,来表示对那些不讲道德、不顾廉耻、坏事做绝的家伙们的憎恶;还有,济南盛产一种叫蓑衣萝卜的咸菜,外形切成蓑衣刀花,提起来哆哆嗦嗦,吃起来是脆中露着甜,咸中带着酸,是上好的下饭小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清汤
烤地瓜
记忆中的蓑衣
孝如和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