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孔雨童
2009年6月,烟台首支公益性的物业维修队———开发区物业维修服务中心成立。一年过后,记者了解到,该服务队生存遇尴尬,发展遇瓶颈,难以为继。
这是一支依托开发区建设房管局建设大厦物管处建立起的公益服务平台,“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谈到设立的初衷,中心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借助他们自己的物业人员,居民要修什么只要自己备好材料,中心将免费派人维修。
2009年,这支队伍走进老百姓的家中。“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出去几次。”刘经理说,尤其是通暖气前后的一段时间,从修管道、修房顶到电器维修,只要这支维修队能做的就都干。
与市面上物业维修的“游击队”相比,这支维修队较为正规,会给用户开发票。一年多了,“还真没接到市民返修的要求。”
但是进入2010年,打进来的电话越来越少了。“现在有时半个月也没有一个电话。”服务中心的一位大姐说。开始的热潮过后,中心就再也没敢对外宣传。因为不收任何的人工费,油钱还要倒贴,这个公益的项目很难维持下去。
根据开始的“好设想”,人手不够的话,中心会招募一批“青年志愿者”,但最终也不了了之。“实际操作起来发现,如果真招了志愿者,还是需要协调管理,这太耗费精力。”
在开发区金东小区,一位姓邹的居民在听完了“物业维修服务中心”的服务之后告诉记者“如果政府部门设立这样一支队伍居民会很支持很高兴”,但是对于开发区的这只队伍,邹大姐表示“没听过”。
刘经理告诉记者,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目前他们只能维持现状。刘经理说,也许最理想的就是政府出面建立一支队伍,在各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费用方面可以收取比市面上优惠的人工费;或者,政府组织一个联系各个物业公司的平台,对于这种公益性的服务,各家都参与,这样生存的压力不至于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