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计划生育之历史节点
  • 2010年10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鲁超国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

    我的理论经得住历史考验

    如今,一些想多要孩子的人还会骂一个人———马寅初,好像他就是计划生育的始作俑者。

    1957年7月15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

    他主张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办法。

    在反右派斗争中,马寅初受到批评。195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庆祝建校60周年大会上,陈伯达点名批评了马寅初:“马老要对他的《新人口论》作检讨。”7月1日,康生向北大师生作报告时讲:“听说你们北大出了个‘新人口论’,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思的马吗?是马尔萨斯的马吗?我看是马尔萨斯的马!”

    有人逼马寅初作检讨,他坚决拒绝,再一次发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

    1960年1月4日,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后来有人说“批错了一个人,增加了几亿人”。

    毛泽东批示:

    人口非控制不可

    其实,毛泽东早就关注“人口问题”了。

    1954年1月,中央批准了卫生部《关于节育问题的报告》,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1956年,毛泽东主持制订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区,宣传和推广计划生育,并保证子女得到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谈到人口问题时说,“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

    1973年,各地区各基层单位陆续建立计划生育机构,国务院提出“四五”期间人口增长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人口增长计划。

    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避孕药具一律免费并送货上门的要求,提出“晚、稀、少”的宣传口号。当时,为配合宣传,还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

    1974年底,毛泽东在国家计委《关于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作了“人口非控制不可”的批示。

    《公开信》发表:

    计划生育的里程碑

    今年,全国各地掀起了纪念《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发表30周年活动。很多人把《公开信》发表的1980年作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中具有转折性和标志性的一年。

    其实,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搞的。1974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减少,但是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全国范围内,一对夫妇仍平均生育四个孩子,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国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表了《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0年至199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徘徊在10‰—17‰之间,1998年之后增长率的数字变成了个位数。

    按国家统一的测算标准,少生100多万人相当于增加80多亿元的GDP总量;可为家庭节约抚养成本200多亿元;为国家和社会节约抚养成本600亿元;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耕地警戒线计算,可节省耕地80多万亩。

    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2002年9月1日开始施行,至今。本文参考《党和国家领导人谈计划生育[50-70年代]》、《毛泽东选集》、《人民日报》等材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封公开信影响一代人
计划生育之历史节点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摘录)
当“小皇帝”成长为“独一代”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