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勃·波克斯 翻译:孙开元
在多年的职业演说生涯中,我经常现场邀请一些台下听众作为嘉宾主持,我不想让哪位听众因为没有事先准备而尴尬,所以总是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多数表现得不是很自然,但有时也会成为节目中的“亮点”。
几年前的一次,我在准备一期谈话节目时找到策划人,让他给我推荐一些听众,我要预先和他们沟通一下。我已经物色好了一个女孩,想让她上台,但策划人不同意。
“她身体不行,再说,她也不像以前那么机灵了。”策划人说。
机灵?这能说明什么?身体上的障碍能让人脑子变笨吗?我认识这个女孩,不久前和她聊过,她谈起了因伤痛而遇到的麻烦,不过那次见面谈的时间不长。
策划人告诉我,他会提供一些更合适的人选。我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听他的,走平稳的老路,要么按自己的更富有挑战性的想法去做。
演讲那天我特意去得很早,以便能见到那个女孩。她没什么变化,只是手里多了根拐杖。她坐在听众席上,很吃力地探过身和我握手。
“你看起来状态不错!”我对她说。
“您也是!”她回答。我们彼此都希望能再多交流一些。
“别忘了———如果需要的话,您可以叫我上台!”她说。
看到她的自信,我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对她也更有信心了。
时间过得很快,节目过半后,我邀请了两位听众上台,每次叫到一个人的名字时,我都看一眼那个女孩,从她的脸上能看到参与的热情。
我回想起自己上学时,在体育馆里和同学们站成一排,等待被选入体育队。领队的目光每扫过我一次,我的心都会狂跳起来。但通常我都是被挑剩下的最后几个人之一,我们几个或被认为缺少运动天赋,或在学校里是无名之辈,或者只因衣着寒酸而遭到冷落。因为总是选不上,我在很长时间内都非常苦闷。
现在我有机会挑选别人了,在台下坐着的听众不乏才华横溢、口若悬河者,他们常常是主持人眼中的最佳人选,邀请他们被视为理所当然。然而,我关注的恰恰是那些“最差”人选,今天我决定给这个女孩一次上台施展才华的机会。
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她的脸上泛起了光华,好像忘记了“残疾”给她带来的不便。她在台上坐好后,我向听众们讲述了她克服病痛、坚强面对生活的故事。
然后,我就邀请她一起主持下面的节目,她表现得棒极了。听众们欢笑着,为她的翩翩风度热烈鼓掌,她也越发自信,这期节目办得极为成功。
后来,我又见到了那个节目策划人,当我提起了这个女孩的出色表现,他微笑着说:“她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别的节目大多早已被人们遗忘,只有那期节目让人记忆犹新。你没选错人,要是早些用她就好了。”
其实,我早就发现,有些时候,表现最出色的常常是那些……“最差”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