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有这样一个艺术团,他们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举办各类公益演出三十余场(次),爱心救助特困残疾人、贫困学子、孤寡老人、重大疾病患者近百人。这个由三十余名残疾人组成的团体,名叫沂蒙残疾人艺术团。
身体残疾,却一直努力助人
12月1日下午18时,记者来到位于临沂火车站广场东侧的临沂市沂蒙残疾人艺术团。虽然演出设施比较简陋,但表演大厅、排练厅还是很齐全。
“目前我们团有三十余名残疾人演员,有盲人、有肢体残疾者,还有智障残疾人。”今年7月份进入沂蒙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总监王广霞说。
“由于了解残疾人的困难,所以我一直想为残疾人做点事。我2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下肢患病,不能正常行走。初中毕业后,自学了大学农学专科的课程,后来经过多年的奋斗,在农林种植方面闯出了一片天地。作为一个残疾人,在得到社会帮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到如何去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沂蒙残疾人艺术团的团长宋维峰说。
宋维峰告诉记者,沂蒙残疾人艺术团自2009年10月份成立以来,参演了爱心沂蒙行、爱心齐鲁行等公益演出,已举办各类公益演出30多场(次),爱心救助特困残疾人、贫困学子、孤寡老人、重大疾病患者近百人。
家境贫寒,但从来不问报酬
“我们团里有两个可爱的‘舟舟’,他们的名气可比我这个团长要大,他们俩最拿手的节目就是京剧表演,每次登台演出,他们会随着音乐的节拍,灵活地起、转、弹、跳,完全一副京剧小生的派头。”谈起团里的演员,宋团长显得很高兴,他所提到的两个“舟舟”,就是他们团里的年轻演员兰山“舟舟”和临沂“舟舟”。
“除了这两个小家伙,我们团里还有一个‘老艺术家’,他的绝技是隔着81米长的管子吹响葫芦丝。”宋团长指着墙壁上黄崇江表演吹葫芦丝的照片说。
今年53岁、家住临沂高新区马厂湖办事处的黄崇江,4岁的时候因为患婴儿瘫,腿部落下残疾,靠开三轮车为生,但只要团里有演出,他都会准时参加,把精彩的表演奉献给观众。
“这些残疾人演员平时生活也不是很宽裕,其中多数是靠修家电、开三轮养家糊口。每次演出他们都不问报酬,将残疾人积极乐观的一面表现出来。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可以感受到阳光、快乐和自信。”王广霞说。
相信艺术团能够自立
“现在我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艺术团的运作上,一年来各项费用已经花去了30多万元。”宋维峰说,目前,沂蒙残疾人艺术团一直未盈利,然而维持日常开支需要很多经费,演员虽然演出免费,但是演出的道具、服装、舞台布置等都需要钱。
沂蒙残疾人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宋维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对于他的这些做法,家人也不理解。但是他仍在坚持,他希望自己投身的公益事业越来越好,还为艺术团制定了发展规划,准备建立沂蒙爱心互助联盟,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从中受益。
“残疾人需要理解、需要歌唱、需要欢乐,残疾人艺术的价值不仅仅是欣赏,还是一种感动、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我们不想被当作特殊群体接受捐助,我们相信这个团能够自立。”采访结束时,宋维峰坚定地说。
文/片 本报记者 刘海蒙马峰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