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倩
近一段时间气温大幅下降,济宁城区供暖压力较大,本报的“问暖热线”听量猛增,多处小区居民反映家中暖气不热或停暖现象。
相信很多市民都会有这种体验,天气愈冷家中的暖气往往愈不热,有种关键时候“掉链子”的“嫌疑”。拿12月15日来说,太白楼西段主管道发生爆管事故,导致西城区大面积停暖。大冷的天里,守着冰凉的暖气片,一家人在屋里“全副武装”,哪能沉得住气?笔者留意,今年济宁供暖企业做得还比较好,从热线就可以看出,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济宁的问暖热线之前一直很冷清。但是,寒冷天气才是真正考验供热企业的时候。能否逐渐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暖规划,而不只是“看天行事”,把应急预案当成唯一的“招数”?
供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暖气不热或停暖都是对用户自身利益的“侵犯”,即便是故障排除了,用户家中暖气循环热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用户的补偿能否到位呢?供暖年年进行,供热企业不能每年只在应急预案上“做文章”,还要尽快摸索、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供暖制度以及规划来,换句话说是从“应急防范”中走出来,不断提高热电企业供暖标准,让我们的城市供暖能有一个稳定的保障体系,这样市民才能无后顾之忧。
在供暖规划还未“出炉”之前,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在“亲情服务”上下大力气,让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多一些加班加点,多一些上门服务,对市民反映的暖气不热等问题及时给予准确的答复,即使一时无法解决,最起码让市民做到心中有数,天冷心不冷。
保障城市供暖正常运转,涉及千家万户,看似庞大的工程头绪繁杂,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做长远打算,建立长效的供暖规划,才能真正的顺民心、遂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