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唯一一条步班邮路的邮递员孙吉刚,六年走了六回“长征路”——
山脊上的绿色信使
  • 2010年12月24日 作者:
  • 【PDF版】

    文文//片片

    本本报报记记者者

    秦秦国国玲玲

    在青州市西南部,有一片海拔800米的群山,素有青州“小西藏”之称,28个自然村就散落在这片快被人遗忘的山坳里。大多数的村子都坐落在半山腰,没有路直达。村里人订报纸,外出打工的人往家里发包裹、发信件,都需要步班邮递员。

    而步班邮递员孙吉刚就穿行在这片大山里,一个人、一个背包、一条山路,孤独地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充当着山里人看世界的眼睛。

    一年,两万五千里

    每周一三五都要走山路。每周徒步走3个34公里,推骑自行车走3个43公里,绕遍周围28个村庄,加起来一年就是两万五千里,这一走就是6年。

    杨集邮政支局坐落在杨集镇唯一的大路上,这里有两条邮路,一条是南路,连接着15个自然村,长43公里。一条是西路,连接着13个自然村,长34公里。现在南路已经通车,西路则只能步行,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条步班邮路。孙吉刚每周徒步走3个34公里,推骑自行车走3个43公里,加起来一年有两万五千里。

    邮政局不足百平方米,只有4人。局长唐行福是老的步班投递员,做了16年,现在爬不动了。

    孙吉刚人很年轻,身穿褪色却干净的邮政制服,旅游鞋,个不高,有些清瘦,脸庞黝黑。和记者握手,指尖粗糙。“每天爬山,手脚并用,手上都是老茧子。”孙吉刚大方的伸出双手,手背皮肤纹路纵横,手心全是茧子,和年轻的脸极不相配。

    22日早上,孙吉刚早早

    赶到局里,把邮件、报纸外加一个塑料水壶,两个煎饼装进邮包,8:30,准时出发。

    整座大山很静,听不见狗叫,看不见人影,越往里走,越让人绝望。抬头望去,这山弯弯延延没个尽头。

    “这怎么能走出去啊?”记者头皮发麻,后背冰凉。

    “只要爬出了第一步,必须就一直爬完,这样才能走出山。”孙吉刚头也不回,三步并两步,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继续往前面走了。

    记者小心翼翼、手拽野草或脚踏山石,勉强跟上,但不出十分钟,就累得手发抖、脚发软,呼哧呼哧直喘粗气,心脏就像要炸了似的。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每迈一步都得跨上二三十公分高的石头,还有背阴的地方,雪都没有融化。

    “记得1995年第一次唐局长带我爬山路的时候,觉得很累,回家就腿疼,第二天自行车都骑不了……”孙吉刚说,“不过后面习惯了就好了,凡事都有个开头。”

    每周一三五孙吉刚都要走山路,攀过700米以上的山峰7座。杨集庵往北走去邱家峪,中间要过800米高的索命崖,其中有段不足30厘米宽、约30米长的路段,一侧是万仞立壁,另一侧深不见底。而沿途山峰的名字,什么西天门、索命崖、阎王鼻子,光是听就打怵。

    整天的攀山路,鞋子成了他最大的开销。“两双鞋换着穿,俩月也得3双鞋,贵的买不起,三四十块钱一双的,一年下来也得耗去一个月的工资。”孙吉刚说,现在家里有无数双已经鞋底烂掉的鞋帮。

    孙吉刚背着10公斤的邮包,每天至少要走8个小时的山路,午饭在山上吃,为了补充体力。途径的邱家峪、洞顶村,每个村庄户数都很少,不管什么天气、什么时间,孙吉刚却从未间断过投递。

    不是为了挣1032块工资

    “钱多有钱多的花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干一行爱一行,都五年的时间了,一天不去,都想山上的那些乡亲。”

    “当时就是觉得当邮递员可光荣啦!”孙吉刚笑呵呵的说道。"刚开始妻子反对,主要还是因为工资低,2005年那会儿,一个月才650块钱……。”

    问起现在的工资,孙吉刚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每个月1032!”

    1032块钱?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小山村里都显得紧巴。孙浩天今年才9岁,妻子刘艳在镇上的建筑工地打零工。为了省钱,孙吉刚一身工作服穿了三年。

    “现在大山里的人,镇上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我这个年纪都是村里最年轻的劳力了。有人劝我去打工,哪怕是个农村妇女,一天都七八十块钱。”他说,“我不这样想,钱多有钱多的花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干一行爱一行,都五年的时间了,一天不去,都想山上的那些乡亲,看到他们收到邮件后的高兴劲儿,心里就感到由衷的满足。”

    大山是孙吉刚最好的朋友,两人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妻儿。每年秋收、播种的时候,孙吉刚都在山路上奔波,没时间照顾家中的责任田,全部的农活都落在妻子刘艳身上,有时忙不过来,还要老父亲、老母亲过来帮忙。

    “干了这个行业,就有些必须舍得,孩子的功课都是他妈来,我没辅导过一次。”

    孙吉刚希望儿子读高中的时候,带他去山上转转。“都说一代都比一代强,看看儿子是不是比我厉害。”

    40岁,职业生涯的极限

    多少年来,变动的是岁月的沧桑,不变的是蜿蜒的山路。他们往往干到40岁左右时,就再也没有气力拔山涉水了———40岁,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极限。

    孙吉刚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

    唐行福之前还有张星军、宋玉亭,与孙吉刚一样,他们也曾常年奔走于崎岖坎坷的邮路上。多少年来,变动的是岁月的沧桑,不变的是蜿蜒的山路。

    当天天气不算暖和,但他仅穿一件薄毛衫。

    “不能穿的太厚,不然爬到山坡就出汗,山顶风一吹就感冒!”孙吉刚说,他最担心夏天,山里的天说变就变,没准哪会儿就下起雨来。为防止邮件损坏,他常常把雨衣脱下包在邮包上,自己则被淋个精透。

    “前几任老投递员大都有腰腿疼病,就是因为淋雨和风吹落下的。”他们往往干到40岁左右时,就再也没有气力拔山涉水了———40岁,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极限。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杨集镇邮局支局前前后后,已经出了几代这样的步班投递员了。

    一代又一代的步班邮递员,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绿色桥梁”,把邮政服务延伸到一个个偏僻的村子。曾有人提出,几年内争取实现村通公路,让步班邮递员成为历史。唐行福觉得,愿望是良好的,但实现起来极其困难,步班投递员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将继续存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脊上的绿色信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