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咋教育,更科学?
  • 2010年12月24日 作者:
  • 【PDF版】

    【话题背景】

    本周,泰城一中学高一学生小刚(化名)因为宿舍卫生没有打扫干净,被老师罚在宿舍反省了一节课。被罚之后小刚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闷头学习,也不像往常那样与父母交流。学校认为老师的处罚是根据学校规定执行的,但家长却觉得处罚也要体谅孩子。

    本期话题:如此处罚是否合

    处罚是个技术活儿

    本报记者 胡修文

    卫生打扫不合格强制反省一节课,这样的因果关系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值得思考。在日常教育中,适时地奖惩不可或缺。然而,家长眼中的“宝贝”一旦受到处罚,家长却比孩子受到的伤害还要大。

    其实,探究根本不难发现,老师做出处罚决定的初衷也并非没有善意之处。虽然,这种处罚的善意根结值得推敲。但是,教育的目的并未被处罚的行为所抹杀。素质教育要求传统教育方式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变,独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万般宠爱于一身。在这种环境下,老师的处罚行为是否得当,处罚轻重是否拿捏合理成了一个技术活。

    曾经接触过一些中学老师,在他们的眼中,如何既能达到教育学生,又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的确不太容易。如果一味将老师处罚学生的行为归结于老师素质低下或学校规定过于粗暴,那么,老师教书育人的日常行为会因一些心理暗示而变得谨小慎微,甚至产生放任自流的极端做法。

    当然,我们不能原谅超出师德的过分举动,但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犊子”情节也并非永远利于孩子的培养。

    在大部分老师眼中,学生具备积极向上、讲究卫生和勤劳简朴的优秀品质是他们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在对这个善意结果的追求上,家长和老师并没有分歧。当老师和家长抱着同样的目的培养学生时,方式方法的不一致也许只是在程度上的区别而已。

    我们一方面指责老师变相体罚或过重处罚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家长的过激反应和没必要的忧虑深深思考。

    作为家长,既然与老师怀着同样的教育目的,那么,家长也应该给老师一丝喘息和谅解。如果一味地谴责老师的处罚行为,让自己对孩子的爱恋之情过多地影响自己理性的教育思维,也会起到副作用。这个技术活不仅仅是老师应该掌握的,作为家长也应该把家庭教育作为对孩子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从教育方式上沟通,才能最终把这个技术活练好,而最终收益的肯定不仅仅是学生们自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咋教育,更科学?
家长反应为何这般强烈
激励比惩罚好得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