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仲爱梅
前一天夜里10点多才从郓城考察市场回来,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办公室里接待媒体了。下午,她还要与深圳的设计公司研究新产品包装,以及飞往上海打一个维权官司。 自从当上了东营品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慧珍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出差是最经常不过的事;而就因为接掌的是酒厂,以往不怎么喝酒的她时不时地被“逼上梁山”,否则就会有“你造的酒连自己都不喝”的嫌疑。 “做企业真的很不容易,话说以前都是别人求我,现在换成我求别人了。”赵慧珍笑言,当初她自告奋勇应聘酒厂厂长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这个人疯了。”
有道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赵慧珍的人生转折却是从她的不惑之年开始的。2001年,原胜利油田品酒厂进行重组,已经43岁的赵慧珍放弃了胜大集团财务科长的职位,在没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应聘上岗,当上了酒厂厂长。彼时,这个原胜利油田品酒厂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停产,无人敢接,关门都有好几个月了;不仅如此,因为质量长期不稳定,“品酒”在当地已经成了“喝了就头疼”的代名词。 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科长,到一个几乎破产的酒厂女老板,这女人,为啥放着安逸舒服的机关工作不做,偏要接这个烂摊子?对于这个当时很多人都颇为不解的问题,赵慧珍的想法却很简单:一方面,已经43岁的她一直有个“实实在在做经营”的情结,再不干恐怕就没机会了;另一方面,酒厂成立时所需的资金几乎都是时任财务科长的她一手“跑”下来的,她对酒厂有特殊的感情,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它倒掉。更何况,有几分男人性格的赵慧珍也不愿意相信:凭啥别的酒厂都能赚钱,自己的酒厂就是干不好? 整整一个月时间,赵慧珍基本上吃、住都在维修一线;为了节省资金,她常常和职工一起擦拭生产线;为了掌握新工艺,她不惜三顾茅庐请来酿酒专家做指导;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她一次次奔赴外地与客商联系、洽谈业务;为了从根儿上改变人们对“品酒”的偏见,她更是毅然做出决定,将原来的库存全部倒掉,一切从零开始!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赵慧珍的努力下,2001年公司便盈利30多万,实现了扭亏为盈。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直让人头疼的酒质问题得以解决,“品酒”也成为当地“高端酒”的象征。 “我们是小企业,这几年发展速度还算不错吧,争取到2012年销售额能过亿。”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赵慧珍勉为其难地吐露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言谈间颇为保守谨慎。或许是财务出身的原因,她和她的酒厂在发展上并不冒进,坚持稳扎稳打,走“稳健”路线。 “我觉得,做企业一定不能有泡沫,要先把市场做稳了再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