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源于生命的感动
———专访著名花鸟画家沈光伟
  • 2011年03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春到枝头已十分  43cmⅹ29.5cm

    梅  43cmⅹ29.5cm

    连翘  43cmⅹ29.5cm

    杏花  43cmⅹ29.5cm

    丁香  43cmⅹ29.5cm

    芍药  43cmⅹ29.5cm

    ▲玫瑰 43cmⅹ29.5cm

    ▲香椿 43cmⅹ29.5cm

    ▲绣球 43cmⅹ29.5cm

    ▲后记 43cmⅹ29.5cm

    沈光伟先生生于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氛围浓郁的山东省潍坊市。几十年来,以悉心察物为笔,人文情怀为墨,倡导画作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身心与自然万物融和,醉心于花鸟世界,创作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富于生命张力的作品。

    此次沈光伟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是他的写生册页《春到枝头已十分》的部分作品。让我们走近沈光伟,听他将春的感触娓娓道来。

    记:沈教授,大家经常见到一些您在外地写生的作品,譬如《春到海螺沟》、《春到枝头已十分》等。那么写生对您创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沈:每年我都要去写生。首先作为老师,外出写生是我的教学职责;此外,写生时可能会遇到使人震撼并终生不忘的事物,使画家心灵得到净化,并用心感悟自然,触动生活中的情愫,得到创作的灵感。例如有次去贡嘎山的海螺沟,就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杜鹃。在冰川脚下山谷谷底的杜鹃花,为能争取更多阳光而顽强向上生长;处于底部的叶子也比别处的杜鹃叶大许多,拼命向外伸展来寻找阳光,非常壮观。这种特殊生命形态与平时所见完全不同,你在敬畏生命的同时会产生记录下此刻感动的欲望。而艺术创作所表达的正是体悟自然、关爱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人文关怀。基于这种创作理念,出去写生也就成了我艺术追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这么多年的写生,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沈:写生并不是简单描绘所见的事物,而是要画出由眼前联想到的其他事物与感受,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记得去年,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了青州偶园三次。偶园虽不大,但那里的太湖石非常美,其中福、寿、康、宁四尊大型奇石可谓北方太湖石之最,几百年的丁香、牡丹也正含苞待放。那一刻你会突然萌生出一种感动,你看到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几百年岁月所呈现出的历史沧桑。这是艺术创作中的“情”,所谓“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就是这个道理。就像前面提到遇见海螺沟杜鹃的那次,杜鹃未开时,枝叶平展、青翠茂盛,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坚韧。但花开的时候,叶子因保证供应花朵开放和种子成熟所需的水分、养分而很快垂蔫下来。这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种牺牲精神会立刻让人感受到母亲的情怀和母爱的伟大。你在创作它时也会把此种情感融入到画中,让欣赏者共同分享这分感动。所以,绘画不单是事物相貌的刻画,内心情感的表达才会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记:您经常提起您的舅父于希宁先生,他对您艺术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沈:我想最大的影响是艺术理念和艺术道路的确立。他曾在我的写生册上题过这样的卷首诗:凌云志启动心功,笔退砚穿意理充。物化心灵灵化物,惟期雨后看升虹。

    其中,“物化心灵灵化物”一句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道理,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补充,所体现的就是人文精神。这句诗也成为他对我的指导、勉励和教诲。同时,于老将毕生精力倾注于艺术,在临去世那段时间,虽认不出身边的亲人,但却还能画画,已然将自己铸成了笔下的梅花。这让我在感动之余也深刻领悟到:艺术之道,源于生命的感动,源于艺术家的情怀,源于一生中永不忘却的惦记。

    记:现在是年初,今年您有什么样的安排?有什么特别想画的题材?

    沈:画家一旦找准自己的道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花鸟画是一个成熟期很晚的画种,六十岁对于一个花鸟画家来讲应该还不到或者刚迈入创作的旺盛期,真正的好作品产生于未来。今年我打算集中精力画一点东西。春天出去走一走,去云南或四川看看,但没想过要创作的具体内容。还是那句话,不同的时间、地点、角度,所思考的东西也不同。作画就是把感受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一种创作欲望,或大或小、或繁或简,但非事先安排、刻意而为的。  

    (东野升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源于生命的感动
沈光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