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带废品小发明,连续四年进校园讲科学
老教师甘当义务科普员
  • 2011年03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刘玉彩

    塑料瓶、水管子等人们眼中的废品,稍做加工就变成了“神舟飞船”、“嫦娥卫星”。背着自己的“小发明”,连日来,78岁的陈祖骥穿梭于岛城十余所校园,引来粉丝成群。四年来,从屡吃闭门羹,到邀请踏破门,老人执著义务科普终于

    有了回报。

    一年自制40多项小发明

    12日,记者来到陈祖骥家,刚一进门就看到了挂在门框上的袖珍式颈椎牵引器。这个牵引器由一个弹簧秤牵引着脖套,折叠起来只有巴掌大,在家里可以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做牵引。陈教授的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客厅里,还摆着五六个装满各种“发明”的纸箱子,神舟飞船、嫦娥卫星、太空锤等等。陈老师用可乐罐、木板、铁丝等常人眼里的“废品”把“先进”的科学试验品装扮得像模像样。

    78岁的陈祖骥曾是青岛大学的高级实验师,教物理学专业的实验课。“当上物理老师后,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自创一套能让大家动手的仪器,轻轻松松地理解科学知识。”在陈老师看来,这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最好方式。

    2006年,陈老师到五四广场游玩,见那里有个科普展览活动,用一些专业仪器演示物理原理,很受欢迎。“我当时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形式正是我想要的。”年轻时的那个梦想,再次撞击陈老师的心扉,他决定行动起来。

    接下来,陈老师闭门谢客,找来各种材料,开始“创作”。“我们家有两个壁橱,放满了木板、纸壳、铁丝等各种各样的废品。”陈老师说,为了做一些架子,他还买了各种工具,又是砍又是锯的,经常把家里弄得乱糟糟。“做完了一个,就想着马上再做一个。”正是这种想法,让陈老师一干就是一年,制作出的演示项目达40多个,涉及天文、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

    义务进校园屡碰壁

    演示仪器做完了,陈祖骥想让它们赶紧派上用场,从2007年开始,他就主动打电话找到学校、街道及相关部门,要给中小学生和市民做科普义务讲解员。但一开始屡屡碰壁。

    陈祖骥分析说,被拒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人们对他和他的科普讲座不了解。后来,他便主动到学校去联系,2008年,在镇江路小学一个课堂上,他开始了第一次科普演示讲座。一堂课讲下来,小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上台找他签名,有的还写信说“会影响他的一生”。这让他大受鼓舞。

    接下来,陆续有几个市南区的小学同意他去做讲座了,但知道和认同他的学校仍然很少。

    “你求着人家义务做讲座,人家都不愿意,还做什么做。”陈老师的子女看到父亲这么辛苦地研究科普知识,心疼地劝他放弃。但陈教授坚定地说:“我做的这件事情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总有一天会被认可的。”

    如今周周有学校预约

    真正的转折点是去年12月份,青岛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召开了一次全市会议,发出了“科普进校园”的号召,陈教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刚结束,就有很多学校找他。过了年,陈老师简直成了个大忙人,一周好几个学校邀请他去讲座。“在开发区第三中学,有上千人一起在操场上听讲座,气氛非常活跃。”回忆起最近讲座的情形,陈老师说,学生们对科普知识的渴望,让他觉得应该继续走下去。

    陈老师说,科学的道路是需要不断地坚持实验走出来的。现在只要有学校邀请他,他就会给学生做讲座,直到全市孩子都能听到为止。

    如今,陈老师正在探讨用演示的方式展示科学,并希望进一步推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教师甘当义务科普员
小语种报考降温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